(相關資料圖)
本網訊(記者 趙蝶 文/圖)為深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商貿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川渝農批市場協同發展,推進川渝農產品產銷一體化,近日,由四川省商務廳和重慶市商務委共同主辦的川渝農批市場聯盟產銷對接大會在重慶市長壽區成功舉辦。
本次大會以“暢通對接渠道·深化市場合作”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推動雙方農產品產銷對接協同、市場保供協同、信息溝通協同、監測統計協同。大會組織四川省、重慶市、吉林省、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等商務主管部門,60家川渝農批市場聯盟成員單位,90余家涉農行業協會、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供應鏈企業共28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參會代表到潼南區和江津區進行實地考察并開展了專場推介。
大會規模大、范圍廣,四川省、重慶市、吉林省、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等省市商務主管部門,相關涉農行業協會、農批市場、生產基地、供應鏈骨干企業參加會議。吉林、山東、重慶、四川、新疆、西藏昌都市等省區市分別做了各地或企業農產品生產流通情況推介,重點交流了部分農批市場、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名特優新農產品。會議考察了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重慶三科國際農貿城兩家市一級農批市場發展情況,專場推介了潼南區蔬菜產業基地發展情況。川渝雙方還簽訂了農批市場聯保聯供、川渝市場互聯互通、產品購銷合作等合作協議10余項。大會邀請到全國農貿聯合會會長、國家級專家馬增俊作主旨演講,馬增俊分析全國農產品生產流通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發展舉措,提出推動川渝農批市場協調發展的建議意見,對深化川渝農批市場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大會發布了2022年度四川省、重慶市農批市場行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兩省市農批市場行業交易額均實現了穩定增長,聯盟骨干成員市場在農產品流通和協同保供起到了“蓄水池”“主渠道”作用。四川省已發展農批市場90家,2022年實現交易量萬噸,交易額億元,其中交易額50億元以上的11家。聯盟中四川方骨干市場實現交易量萬噸,占全省總交易量比例76%,交易額億元、占比69%。市場經銷商戶達69751戶,其中固定商戶35088戶,臨時商戶34663戶。從市場大小看,占地面積在100畝以上27個,50畝-100畝有8個,30-50畝的市場有12個,30畝以下的有43個。自聯盟成立以來,雙方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協會和聯盟成員單位認真落實戰略合作協議、聯盟協同工作機制要求,在多方面加強合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協同保供方面,雙方互聯互保、互通有無,特別是四川蔬菜、糧油、豬肉大量供應重慶,雙方共同推動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與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與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力開展應急保供合作,有力保障了應急狀態下兩地市民的生活物資供應;產銷對接方面,2022年12月,川渝雙方聯合舉辦了“川渝好物進雙城展銷周產銷對接會”,促進了供采雙方有效銜接,形成了一批合作項目;消費幫扶方面,聯盟雙方骨干市場深入幫扶地區擴大直采規模;信息交流合作方面,兩省市各級商務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商務聯席會議,市州、區縣商務主管部門建立了商務工作互訪機制,川渝毗鄰地區20余個市州、區縣間簽訂了一批區域性合作協議,開展了30余場次交流活動,聯盟雙方成員單位加強了農產品產銷信息、農產品資源信息等溝通協調。
本次大會雙方還發布了《深化川渝農批市場協同發展共同宣言》。宣言指出,雙方農批市場將緊緊依托聯盟平臺,深化產銷對接協同,聯動生產基地、加工企業、供應鏈企業合力打造產銷高效對接平臺,創新完善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深化市場保供協同,積極協調組織貨源調進與調劑,互為雙方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便利;深化信息溝通協同,加強雙方農產品品類、價格、數量的信息溝通,完善雙方農批市場信息互通機制;深化監測統計協同,深化農批市場運行情況監測統計合作,深入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數據采集、分析,密切關注川渝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保障兩地市場平穩運行。兩省區將共同依托川渝農批市場聯盟繼續推動兩地農產品流通加強合作,不斷探索合作新模式,持續構建川渝農產品產銷長期聯動、穩定對接的長效機制,在走深走實上譜寫川渝合作新篇章。
據悉,2021年,四川省商務廳、重慶市商務委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簽署了《川渝共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戰略合作協議》,推動組建了川渝農批市場聯盟,推進雙方加強政策協同聯動,推動農產品產銷高效對接。本次大會是落實行動方案和戰略合作協議的具體行動,必將進一步引領推動雙方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進入快車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