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道據塔斯社悉尼7月21日報道,昆士蘭大學周五發布消息稱,澳大利亞研制出一種擁有人工智能(AI)分析系統的顯微鏡,每天可檢測3.5萬份血樣。
昆士蘭大學教授布賴恩·洛弗爾說:“過去10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研制能拍攝樣本的病理影像并進行分析診斷的系統。”
在實驗室測試中,裝有患者血樣的試管在特別設計的傳送帶上快速移動,大大加快了分析過程。病理學實驗室主任邁克爾·哈里森說:“實驗室每天可以檢測3.5萬份血樣……把每份血樣與其他1000份進行比較。”
據他介紹,AI能發現和識別血樣的細微變化,通過電子郵件自動把結果發給醫生。他強調:“醫生只要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確認診斷結果,不用再看顯微鏡。”
哈里森說:“AI在得到電子影像后立即開始工作,搜索病理,判定診斷指標。在檢測樣本的同時,AI還能監控拍攝,確保發給醫生的圖像拍得一清二楚。”他還說,科學家以這種方式“成功轉向21世紀的微觀研究”。
不過,科學家指出,醫學實驗室的AI仍然無法取代人類。哈里森說:“我們創造的系統復雜到令人難以置信,是世界首創……但它仍不過是由專家訓練、需要專家控制的計算機程序。實驗室還是需要許多人,但我們會讓他們的工作變得輕松很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