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美的在深圳舉辦了全屋智能新品發布會。在發布會中了美的不僅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三類全屋智能芯片和7類人感科技家電新品,同時也宣布全屋智能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在發布會中,美的集團中國區全屋智能負責人尚喆博士介紹了美的人因智能全屋系統,該系統的中心層由人因智能云、三類超級終端、四大家電系統構成。
(相關資料圖)
圖片來源:美的
其中,最核心的人因智能云可以根據海量數據和核心算法主動為用戶作出決策;三類超級終端分別代表著連接與本地計算的全屋智能主機、代表感知的傳感器、以及代表交互的智慧中控。
四大家電系統比較好理解,其實就是美的對智能家電的四個具體分類:全屋空氣、全屋用水、烹飪飲食以及家電能源。最后則是和用戶發生具體交互的執行層,這一層由美的全品類家電和智能家居產品組成,在美的全屋智能系統的支持下,不同的智能家電可以從底層實現更加深入地互通與聯動。
人是全屋智能的中心
在活動中,美的也提到了自己的三大品牌DNA:人因智能、人感科技和人居設計。人居設計大家可能比較好理解,但人因智能和人感科技則是來兩個相對新穎的新概念。
所謂的人因智能,其實指的就是智能家居和全屋智能不應該以家電為核心,而是以用戶為核心。為此美的還專門提出了名為「情境」的全屋智能新概念。
簡單來說,情境是比場景更加細化的全屋智能單位,同一個用戶在同一個場景下也會存在不同情境,比如簡單的「在廚房炒菜」也存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情境,所以基于情境的全屋智能動作才是未來全屋智能應有的表現。
圖片來源:美的
比如在煙灶空聯動舒爽情境中,用戶進入廚房后,廚房內溫濕度傳感器便同時進行檢測,打開灶具便啟動廚房空調和油煙機,并根據環境條件主動調節不同模式如「爆炒模式」:只用調整灶臺火力,智能油煙機和廚房空調就可以自動作出調整,智能切換到更大的風量和更強制冷模式,給用戶帶來更舒適的下廚體驗。
此外,美的還發布了由用戶共創的共享情境庫,用戶可以制作,編輯并上傳自己的情境供其他用戶一起體驗。
在美的看來,不能被用戶感受到的科技,大多數都是炫技;真正有用的科技和智能應該能為用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讓用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因此在具體的產品應用上,美的全屋智能系統也從用戶能感知到的角度入手,用科技「更進一步」。
以此次發布的人感科技家電為例,這些家電在一開始就深入研究了用戶需求,并從中提煉出用戶對這類家電的核心核心需求。在會后的媒體分享環節,美的集團中國區域用戶與市場總監陳亞飛就用了空調的例子作出了講解——現在空調制冷效果都很有保證了,但用戶對空調的要求不僅僅是冷,同時也希望減少風直接吹到人的感覺,所以美的的空調就將無風感作為重點,空氣凈化器等其他電器也是同樣的道理。
讓智能因人而異
在會后的分享環節中,尚喆博士也就剛剛發布的美的智能主機的產品定位作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我們定義這個主機最早說的是家庭網關的產品演化而來,它有幾個定位,一是本地有線+無線的連接,我們在這個產品有線的接口和無線的連接,無線有zigbee和藍牙,原來WI-FI通過路由器的通路把設備的連接打通起來;二是做本地的聯動和基礎的運算,相當于在斷網的時候用戶執行操作都可以通過網關的中轉來完成。」
「我個人覺得它最大的價值不僅是斷網,因為大家都覺得斷網不太會發生,更多是在執行很多不需要上云平臺的指令,能夠加快執行的速度,可能在云端需要大幾百毫秒,在本地即說即響應,用戶體驗會提升;三是未來會和家電相關的核心AI算法本地化,他帶來的好處也是我剛才說的第一是隱私性保護的問題,第二個是響應機制的問題。」
圖片來源:美的
同時在規劃上,美的智能主機在未來也有為其他智能家電「賦能」的作用,可以利用機器本地和外部的云端算力執行一些新的操作。至于大家關心的老設備兼容問題,陳亞飛先生也表示美的有超前的智能家居布局,5年前的設備中其實也已經擁有相關的智能化功能。
家電提供具體接口,智能主機對家電進行「賦能」提供核心功能,這樣的全屋智能系統在實際操作上也更具備靈活性。
而在被問及「為什么只有美的能做到全屋智能」時,陳亞飛先生的答復也非常有底氣:
「因為美的的全產品套系最為齊全,且每一個品類在行業里面都是第一名。現代的家電功能非常復雜,每個家電都有10~20個功能,這些功能怎么進行深度的控制?深度控制成了我們的優勢。」
只有打通了家電底層,才能從根本解決全屋智能的交互問題,才有后續的無感化、服務化以及正在推行的「情境化」全屋智能體驗。就像美的說的一樣,美的的產品將「人的感受」量化成了具體的科學,并通過大量的研究學習用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相信這也是美的將品牌DNA定義為「人因智能」「人感科技」和「人居設計」的原因。
全屋智能的新方向?
從整個活動來看,相對于現有的全屋智能方案,像美的這樣利用自身底層優勢,將智能的部分從家電中獨立出來的做法確實對全屋智能行業提出了新的方向。在現有的全屋智能系統中,大多數家電品牌都選擇「自立門戶」,并將智能和交互都集中在單一的智能家電中。
換句話說,這些都還只是「智能家電」,而不是「全屋智能」。再加上消費者在搭建全屋智能系統時并不一定會選擇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可能冰箱買A品牌、洗衣機買B品牌、空調買C品牌。如果品牌都將智能運算的部分停留在家電層面,這樣的「全屋智能」會顯得十分地割裂。
而一個統一且具有算力的智能主機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智能家電只是全屋系統中具體的執行層,實際的智能運算由具有更強算力,且能訪問云端算力的智能主機運行。這樣的方案不僅實現真正的跨品類聯動,同時也可以降低具體智能家電對家電算力的依賴,降低家電的終端售價。另一方面,智能主機也可獨立升級,并通過深度控制為一些「不智能」的家電賦能。
圖片來源:美的
當然了,這樣的設想離不開家電品牌的配合。
以美的為例,美的本身其實也是Matter協議最早的支持者。但在Matter之外,尚喆博士也對國內自己的全屋智能互聯協議表示了期待:
「在國內,站在我的立場來看,我們需要有這樣一個東西(Matter協議)。今年工信部也發布了類似的標準,我們也希望有一些相關的單位是否可以牽頭,不同的單位可以貢獻自己,包括美的在內把自己的優勢能力和通訊協議做出來,有助于這個行業更快速地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