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們,正在集體出事。
(資料圖片)
10月31日,嘉化能源公告稱,實控人管建忠犯操縱證券市場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5000萬元;
11月2日,ST熊貓公告稱,實控人趙偉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11月18日晚,通策醫療公告稱,實控人呂建明被證監會立案(參考《通策醫療的好日子到頭了》)。
最近,輪到云南首富——恩捷股份實控人出事了。
涉及煙草反腐?
11月21日,恩捷股份公告稱,接到董事長Paul Xiaoming Lee(李曉明)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華的家屬通知,兄弟二人因相關事項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消息一出,恩捷股份股價在隨后兩個交易日跌去16.3%。
恩捷股份公告
有律師表示,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意味著涉嫌刑事犯罪,甚至是涉及罪名較重、可能判處較長刑期或死刑的犯罪。
據了解,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人,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與他人會見或者通信要經過執行機關批準,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也要交于執行機關保存。
市場傳聞,事件可能涉及煙草系統的反腐,李曉明和李曉華兩兄弟本來主要做煙標煙膜,后來才跨界進入鋰電隔膜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是煙草系統的反腐大年,被查的煙草干部和企業家不在少數。
今年初,“香精女王”朱林瑤被立案調查監視居住,當時云南中煙的副總經理周濤主動投案;
4月份,卷煙包裝企業勁嘉股份公告,實控人喬魯予被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措施。
按照香煙的生產工藝,從煙絲到外包裝,如今從系統內部查到賣煙標和塑封的李曉明兄弟上,并不意外。當然,最終情況還是以有關部門通報為準。
李氏兄弟在云南商界舉足輕重,手握財富值合計765億元。
2022胡潤百富榜中,李曉明家族以44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國內企業家第105位,云南企業家第一位;李曉華家族以325億元的財富,排名國內155位,云南第二位。
公開資料顯示,李曉明生于1958年,美國國籍,有境外居留權。1982年加入中國昆明塑料研究所,1984-1989年任副所長。
1992年12月,李曉明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92-1995年,任美國Inteplast Corporation技術部經理。
李曉華生于1962年,中國國籍,同樣有境外居留權。1993年2月,同樣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93-1996年,任職于美國World-Pak Corporation。
1996年前后,李曉明和李曉華兩兄弟先后回國。
當年4月,兩兄弟與云南省玉溪市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紅塔塑膠。李曉明先后任紅塔塑膠副總經理、總經理、副董事長、董事長;李曉華先后任紅塔塑膠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隨后,兩兄弟又任職德新紙業和成都紅塑。李曉明任德新紙業董事長、總經理,成都紅塑董事長等職務;李曉華任德新紙業副董事長,成都紅塑副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2006年,兩兄弟加入恩捷股份的前身——云南玉溪創新彩印有限公司,李曉明任董事長,李曉華任副董事長、總經理。
恩捷股份于2016年9月正式在深圳主板掛牌上市,原名創新股份,主營業務為卷煙包裝生廠商,后通過收購上海恩捷進軍鋰電隔膜行業,2018年,公司在經過重大資產重組后正式更名為恩捷股份。
隔膜是生產鋰電池的四大零部件之一,主要位于電池的正負極之間,核心作用是隔離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防止出現內部短路。
收購上海恩捷股權后,恩捷股份又連續收購了五家公司,將公司的隔膜市場從動力電池領域擴展至消費電池領域。
恩捷股份在今年中報表示,“公司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規模目前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具有全球最大的鋰電池隔膜供應能力。公司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鋰電池隔膜供應商,市場份額也為全球第一。”
隨著恩捷股份不斷擴張,以及新能源車銷售的高速增長對鋰電池中游的刺激,恩捷股份股價一路暴漲。自2018年4月收到重大資產重組的批復以來,恩捷股份股價(前復權)由34.58元一路升至去年的高位318.55元,漲幅超過800%。
左手套現,右手定增
隨著恩捷股份的股價一路飆升,李氏家族也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減持。
李氏家族最近一次引起爭議的套現,發生在今年6月。
2022年6月13日,恩捷股份公告稱,定增獲證監會審核通過;6月29日,該定增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此前的預案顯示,本次定增擬募資不超過128億元,其中98億用于投建五個隔膜擴產項目,將在2022-2026年間合計新增34億平方米鋰電隔膜產能,另募集30億元補充流動性。
百億定增的募資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恩捷股份目前尚有大量項目在建。這些未完工的項目中,今年上半年產生的投資額就高達21.27億,且已累計投入了87.8億。
目前來看,大部分項目進度十分緩慢,后續還要投入大量資金。
比如定增募資項目江蘇恩捷動力汽車鋰電池隔膜產業化項目、江蘇睿捷動力汽車鋰電池鋁塑膜產業化項目、蘇州捷力年產鋰離子電池涂覆隔膜2億平方米項目,截至今年年中,恩捷股份已投入了0.23億、1.04億、0.49億,但項目進度僅有0.48%、6.38%、3.32%;
不在募資項目中的鋰電池隔離膜干法項目,已投入了8000萬,項目進度更是只有0.11%。
恩捷股份有大量在建項目
從投入資金和項目進度情況看,就算本次百億定增發完,恩捷股份項目的資金缺口還是很大。
大規模的產能擴建是否必要,也值得懷疑。根據恩捷股份于2022年4月發出的對定增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公司鋰電池隔膜業務產能利用率為85.60%,也就是說,現有產能尚未滿產。
此外,在6月29日獲得定增核準批復后至今,恩捷股份還沒有發完今次定增,隨著李氏兄弟的出事,定增能不能順利發完,也是個大問題。
批復顯示,有效期為核準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也就是說,留給恩捷股份的時間只剩7個月了。
如果本次百億定增發不出去,對前期已經投入了巨資的項目來說,資金缺口會是極大的問題。
當然,無論最后結果如何,李氏兄弟早已高位套現了。
在定增獲批的時間點前后,李氏家族集中力度減持,包括李曉華及其子Jerry Yang li、李曉明之女Sherry Lee的直接減持,以及通過合力投資和上海恒鄒的間接減持。
僅6月份,上述主體合計減持金額超過25億。
定增獲批前后,李氏家族集中減持
減持公告顯示,李氏家族6月份的減持均價都在230元以上,這個減持價格相對于恩捷股份下半年的行情來說,絕對可謂是高位套現。
事實上,李氏家族在6月20日減持完成后,恩捷股份股價就一路下跌,由242.15元下跌至134.28元,跌幅高達44.5%。
減持后恩捷股份一路下跌
當然,這并非李氏家族首次大幅減持恩捷股份。
據長江商報統計,2020年8月10日,李氏家族就共計減持1421.49萬股股份,套現約9.30億元;
2021年5月18日,李氏家族減持302.77萬股,套現約4.40億元;
加上今年完成的25億減持,李氏家族合計套現接近40億元。
左手高位套現,右手定增吸血,即使是鋰電池隔膜龍頭,也快被李氏家族玩殘了。
業績注水?
表面上看,恩捷股份的業績還不錯。
今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2.8億,同比增長73.81%;歸母凈利潤32.26億,同比增長83.77%。
恩捷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業績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吃了行業的東風。
鋰電隔膜的其他公司中,星源材質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也有59.2%和176.9%;中材科技的鋰電隔膜營收占比不高,但營業額也從去年中的4.69億大幅增加至今年中的7.18億,同比增長53.1%。
從成長性看,恩捷股份相比同行來說,優勢并沒有太突出。
此外,業績增長的背后,一些令人擔憂的隱患也開始浮現出來。
首先是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三季度末,恩捷股份應收賬款高達63.47億,相比年初的44.05億,增加了接近20億,增幅高達44%。
即使考慮營收增長的因素,應收賬款的增幅還是十分驚人。
前述百億定增的審批過程中,證監會就專門提及恩捷股份應收賬款營收占比遠高于同行的情況。
資料顯示,2019-2021年,星源材質和中材科技的應收賬款營收占比均有所下降,星源材質由62.14%下降至47.62%,中材科技由24.57%下降至19.49%。
相反,恩捷股份則由45.08%上升55.19%,遠高于上述兩家公司,業績高增長背后是否有“水分”,令人懷疑。
恩捷股份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例明顯高于同行
除了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過高,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恩捷股份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過低。
資料顯示,賬齡在1年內的應收賬款中,恩捷股份的壞賬計提比例僅0.34%,而星源材質的國外客戶計提比例為0.59%,國內客戶計提比例為0.66%,接近兩倍于恩捷股份;
賬齡在1-2年的應收款中,恩捷股份的壞賬計提比例僅3.51%,而星源材質的國外客戶計提比例為80%,國內客戶計提比例為10.39%;
賬齡在2-3年的應收款中,恩捷股份的壞賬計提比例僅9.91%,而星源材質國內客戶計提比例高達49.9%;
賬齡在3-4年的應收款中,恩捷股份的壞賬計提比例為39.21%,而星源材質國內客戶計提比例高達84.63%。
恩捷股份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明顯過低
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越“寬松”,財報自然越好看。
在應收賬款營收占比明顯高于同行的情況下,相應的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均卻遠低于同行,進一步讓人懷疑恩捷股份業績增長背后的“水分”。
除了應收賬款,恩捷股份在存貨管理上同樣值得關注。
2020-2021年,恩捷股份存貨周轉率僅有2.56和2.82,同期星源材質分別為3.44和5.05。
恩捷股份存貨周轉率過低
存貨周轉率低說明存貨周轉速度慢和存貨管理效率低,甚至可能發生存貨過時、銷售估計偏高、銷售與存貨之間無法保持平衡等情況。
類似地,恩捷股份在存貨的跌價準備計提比例上,也遠遠比同行“寬松”。
資料顯示,在具體存貨類別中,恩捷股份庫存商品的跌價準備計提比例僅6.36%,星源材質則高達13.76%;恩捷股份自制半成品的跌價準備計提比例僅1.46%,星源材質則高達20.98%。
整體情況來看,恩捷股份的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為4.6%,而星源材質為8.93%。
恩捷股份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明顯過低
除了會計處理上引發對“注水”的擔憂,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產能過剩的壓力慢慢浮現出來后,鋰電隔膜行業的高增長還能持續多久?
隨著鋰電隔膜行業近年的高速發展,以及鋰電隔膜較高的毛利率,業內公司開始大幅擴產。
截止去年末,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和中材科技均有較多在建工程,主要擬用于擴張鋰電隔膜產品的產能。
同時,不少新玩家也開始進入鋰電池隔膜領域。
2022年4月,美聯新材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美芯新材投資新建鋰電池濕法隔膜產業化建設項目;
恒力石化2021年年報中披露,該公司年產16億平方米鋰電隔膜項目簽約落地。
行業產能不斷擴張,如果因為李氏兄弟的出事導致百億定增發不出去,恩捷股份目前的項目極可能因資金缺口而擱淺,面臨喪失市場份額和降價的雙重挑戰。
留給李氏家族和恩捷股份的時間,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