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南自貿港數字化建設的“新基建”創新示范工程,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長什么樣?為什么要安家海底?其價值何在?未來會走向何方?在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東數西算” 戰略布局加快和綠色低碳不斷創新發展新范式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問題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
海底數據中心概念圖
海底有乾坤
【資料圖】
顧名思義,海底數據中心(UDC)是將服務器安裝在密封的壓力容器中,安放在海底,利用海水的流速、體量對服務器產生的熱量進行散熱,以有效節約能源和資源。UDC系統基于海岸和海底,由岸站、海底光電復合纜、海底分電站及海底數據艙4個部分組成。
“國內首個UDC示范項目位于海南,由海蘭信下屬控股公司深圳海蘭云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實施。”深圳海蘭云總經理蘇洋介紹,其核心裝備“海底數據艙”應用水深超過30米,重量達1300噸,相當于1000輛小汽車的重量,罐體直徑達3.6米,與“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相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數據艙。
據悉,UDC的探索最早開始于微軟在2015年啟動的“納迪克”項目。2018年8月該項目進入第二期試驗,微軟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布放了一個長12.2米、直徑2.8米的數據艙,艙里裝了12個機架和864個服務器。2020年9月,第二期數據艙回收后宣布,結果很成功。
“我們的UDC項目,自2016年海蘭信開始收購Oceanworks時埋下種子,至今已經5年。”蘇洋介紹,Oceanworks參與過微軟第一代海底數據中心樣機的研發工作。2019年,海蘭信立項成立項目組,并孵化成立海蘭云,開始發力海底數據中心的研發工作,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UDC解決方案提供者。
該項目在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第一次亮相時,受到時任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海南省副省長王斌等人的極大關注,并建議海蘭信把項目落地海南,支持海南數字經濟改革建設。
“海南省國資委、海南電信、中海油等是最早參與該項目討論的機構。”海南省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海南省國資委下屬省級信息產業平臺公司,主要承擔海南省政府信息產業發展戰略性投資職能。該公司總經理吳坤仁介紹,著眼于UDC的諸多優勢,海南省國資委積極考察該項目。海南電信則參與項目方案制定,計劃將一個天翼云節點放入示范項目的海底數據艙。中海油下屬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則負責示范項目的海底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最后,在海南國資委的極力推動下,著眼于服務海南數字經濟建設及未來自貿港的大規劃,國內第一個海底數據中心商業化示范項目落戶海南省陵水縣。
海底數據中心技術方案示意圖
“新基建”的新范式
為什么要上馬這個項目?吳坤仁解釋說,UDC項目利用海水冷源散熱,大幅度降低數據中心能耗,降低碳排放,為海南建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樹立了數據中心“陸數海算”概念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貿港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將是中國面向全球市場的重要窗口,未來將吸引眾多的跨國公司以及中國公司國際總部落地,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對自貿港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算力服務保障和彈性擴展空間,具有非常積極的示范意義
事實上,海蘭云拋出建設UDC項目的想法,立刻就吸引了中海油旗下海油工程的目光,他們想試一試。“要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海油工程設計院副院長何寧介紹,海油工程的底氣,來自于40年發展積累的大量經驗,能夠建造用在300米水深下的大型罐體。這樣的實力,也讓海蘭云在今年初,下定決心,從國內數十家企業里,選中海油工程。
“對于海油工程來說,UDC項目是公司從傳統海洋油氣工程產品向海洋新業務拓展的示范項目。”如此積極地參與聯合研發并進行EPC總包,何寧概括說,這既是一次典型的“傳統”與“前沿”的碰撞,“輕”與“重”的結合,又是一次挑戰與創新的磨礪,關鍵詞不僅在于“海底”,還在于“商用”,同時要克服技術與經濟兩方面的挑戰。
他舉例說,在海底安裝,依靠艙外海水提供冷源,需要有一套管路系統穩定地輸送循環冷卻水。技術上可行,成本高昂的不行;成本低廉但耐海水腐蝕性欠佳的也不行;耐海水腐蝕,成本也適中,但長期用于海底服役又不行的還是不行。對于這套管路系統,他們篩選對比了至少4種管道材料,最后創新性地設計了一種具備可回收功能的海水循環管路系統,解決了技術和經濟上的雙重挑戰。
“一座20MW典型規模傳統IDC每年要耗水超過60萬噸。相比傳統的陸上IDC,UDC具有明顯的省電、省地、省水、綠色以及成本優勢。”蘇洋補充說。
另據海蘭云服務總監劉永生介紹,海底數據中心的建設實現了全工廠預制、按需建設、模塊化部署、靈活擴容等數據中心建設新范式,幾乎沒有土建,可以極大地縮短建設周期,未來海底數據中心通過標準化、產品化,可以在沿海地區的近海區域進行“無限擴展”。
全球首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吊裝入海瞬間
未來大有可為
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海底數據中心“海南樣本”創新地將數字科技與海洋科技結合,以廣闊的海洋作為自然冷源,顯著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為在海南這樣的熱帶地區發展綠色數據中心樹立了新標桿。
此外,海底數據中心對于促進海洋經濟的立體創新,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在布放海底數據中心的海域,既可以包容海洋牧場、漁業網箱等生態項目,又可以與海上風電、海上石油平臺等工業類項目互相服務,還能夠建設海洋監測網,助力海洋安全。由于靠近東南部沿海發達地區,海底數據中心還將成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重要一環。
“未來,海底數據中心將向全國沿海省市推廣,為‘東數西算’、數字經濟及雙碳戰略提供綠色新方案。”談到下一步發展,蘇洋表示,基于海南示范項目落地,海底數據中心有望向珠三角、長三角、福建、山東等沿海發達地區延伸,逐步建立起以海底數據中心為核心的綜合性海洋新技術產業園。
蘇洋還建議,地方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促進海底數據中心綜合海洋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在土地與能耗緊張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及海南等沿海地區,建議新立項或重新選址改建的數據中心,優先推廣海底數據中心模式,并作為國家樞紐節點。
“完全可以復制到我國其它東南沿海地區,乃至東南亞、中東等高溫沿海地區。”劉永生補充說,新加坡已成為首個海外市場。2022年3月,海蘭云與新加坡ATLAS公司簽訂海底數據中心服務采購合同,在示范項目中開展合作。
“可借助海上風電完成零碳突破。”吳坤仁提議,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要重點考慮與上海海上風電進行項目結合,將海上電力轉化為陸地算力,直接支持沿海城市數字經濟建設,實現數據中心零碳排放的終極目標。
“要強強合作。”海南電信高級技術經理李興耀表示,借助海南電信在互聯網、5G、物聯網、云業務、大數據等領域的優勢,雙方可共同推進海底數據中心應用推廣。
“練內功、立標準、打造產業鏈、研發下一代,是我們要共同拓展的工作。”何寧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