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月13日,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許能貴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首次證實了電針刺激廉泉穴能有效治療中風后的吞咽障礙,為“說明白,講清楚”針灸療效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學基礎。這是我國中醫針刺研究領域首篇發表在該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
針灸的療效驗證是制約中醫針灸發展的瓶頸問題。許能貴介紹,作為一種傳統非藥物治療,針灸在治療吞咽障礙上有獨特優勢。在治療吞咽障礙上,醫生常對舌骨上方凹陷處的廉泉穴進行電刺激。但這種通過外周穴位的刺激方法來治療吞咽障礙的神經機制知之甚少。
研究中,團隊首先利用跨多突觸的病毒神經示蹤技術在初級運動皮層(M1)中發現了一簇興奮性神經元,并通過化學遺傳技術驗證了調控這類興奮性神經元可調節參與吞咽行為的下頜舌骨肌的活動。
“研究解析了M1-PBN-NTS神經環路在電針CV23(廉泉穴)中調控吞咽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揭示了電針刺激廉泉穴治療吞咽障礙的現代神經生物學機制,揭示了吞咽困難干預的潛在策略。”許能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