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淮數據和萬國數據先后發布了2022年財報,作為數據中心市場“一新一老”兩股重要力量,難免被拿來作比較,受益于數字經濟的發展,算力需求水漲船高,兩家廠商也都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資料圖)
數據中心服務商主要為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企業、 政府機構等部門提供服務器托管、空間租用、網絡批發帶寬等業務,每一次數字化浪潮,都為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添了一把火,譬如此前的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現在的數字中國。
鈦媒體App曾到訪過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的多個數據中心,同處于數據中心行業,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的商業策略也有所差別,雖然都以批發模式為主,但是秦淮數據更傾向于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規模化能夠帶來成本效應,不過秦淮數據高度依賴大客戶字節跳動,也成為一把雙刃劍。
數據中心拼“錢途”
2022年,萬國數據凈收入同比增加19.3%至人民幣 93.256億元人民幣(13.521億美元),其凈虧損為人民幣12.661億元人民幣(1.836億美元美元)。調整后EBITDA同比增長14.8%,達42.514億元人民幣(6.164億美元)。
秦淮數據全年實現營收45.5億元,同比增長60%;凈利潤6.52億元,增長106%;調整后EBITDA為23.7億元,增長67%。
兩相比較,萬國數據營收規模是秦淮數據的一倍,但增速落后于秦淮數據,萬國數據還處于持續虧損狀態,自2016年在美國上市以來未曾盈利,秦淮數據則較早實現了盈利,且利潤增速較為可觀。
由于數據中心屬于重資產行業,相比于凈利潤數據,EBITDA能夠更準確衡量數據中心服務商的經營情況,萬國數據的經調整EBITDA率為45.6%,秦淮數據經調整EBITDA率為52.2%,秦淮數據小幅高于萬國數據。
實際上,萬國數據始終保持高負債經營態勢,擁有充足的現金流才能不斷拿地建設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業務回本周期較慢,在各項支出和收益沒有太大變動的情況下,萬國數據要保持擴張,就需要持續導入外部資金,由此帶來了較高的資金使用成本。
國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以某頭部IDC廠商上海項目為例,一般建設周期為2年,項目收益周期為10年,前兩年為產能爬坡期,一 般在第2或者第3年達到滿架的上架率,IDC廠商通常會和客戶簽署長期的租賃合同,保證現金流的穩定。一般的IDC項目投資匯報率(IRR)在 10%-15%區間水平。
萬國數據模塊化數據中心
據彭博新聞報道,萬國數據正在就出售在其國際業務中的少數股權進行洽談,尋求作價約3億美元(20.7億元)出售其國際業務30%至40%的股權。
2月份,萬國數據宣布定向發行七年期的6.2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利率0.25%。發行對象為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 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以下簡稱“STT GDC”),及一家亞洲主權財富基金(萬國數據的戰略合作伙伴)。
而秦淮數據也抓住了融資窗口,宣布發行總額為3億美元、三年期高級無抵押債券,票息率為10.500%,將按面值99.061%作為發行價格。這是中概股發行人自2021年8月以來發行的首筆離岸債券。
以空間換時間
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為了卡位或者保持競爭優勢,數據中心服務商希望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必要時可犧牲部分利潤空間,來換取超前的擴張。
萬國數據以數據中心面積為標準,秦淮數據則以IT容量為標準,來表明自身的資源儲備。
2022年,萬國數據的數據中心總簽約面積增至630,716平方米,同比增長13.3%;截至2022年底,公司的數據中心使用面積為370,547平方米,同比增長16.0%。
值得一提的是,萬國數據客戶進一步多元化,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新增簽約量從2020年占比23%大幅增至2022年的63%,金融及其他大型企業的新增簽約量占比約20%。
秦淮數據某數據中心一角
截至2022年底,秦淮數據已運營及在建數據中心總數達32座,IT總容量為871MW。其中運營IT總容量為613MW,同比增長102%;已簽約及強意向容量增至800MW,簽約鎖定率高達92%;上架率提升至86%;10年期及以上優質合同占比超過90%,業務長期穩定。
秦淮數據的優勢在于成本,其總容量的平均建設成本約為每兆瓦 330 萬美元,比全球平均水平 700 萬至 800 萬美元低 50% 以上,PUE在1.2左右,全球大規模數據中心的PUE在1.4左右。
秦淮數據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其主要客戶為字節跳動,抖音和 TikTok在國內外高歌猛進,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數據中心規模。有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占秦淮數據2021年總收入的83%,后者也在引入微軟和谷歌等客戶,降低客戶集中度,總的來看,字節跳動在較長時間仍將成為秦淮數據的基本盤。
大客戶帶來的喜憂參半,一方面,秦淮數據證明了其客戶粘性,鎖定了大部分訂單,另一方面,字節跳動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會深度影響秦淮數據,如果字節跳動增長遭遇瓶頸,秦淮數據需要找到更多的客戶,盡管目前市場需求較為強烈。
乘數字化東風
中國信通院《數據中心白皮書(2022 年)》顯示,受新基建、數字化轉型及數字中國遠景目標等國家政策促進及企業降本增效需求的驅動,我國數據中心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
按照標準機架 2.5kW 統計,截止到 2021年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520萬架,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 30%。其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增長更為迅速,按照標準機架 2.5kW 統計,機架規模 420 萬架,占比達到 80%。
市場主導力量主要有兩股,其一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 、CenturyLink 和 NTT Communications 等為代表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其二是及Equinix、Digital Reality Trust、萬國數據、秦淮數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
在國內市場,數據中心仍然以三大運營商為主,三家至少占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與運營商相比,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缺乏資金,但在靈活性和多元化的商業模式有優勢,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大型互聯網客戶以及中小企業。
縱觀國內外數據中心行業,頭部廠商希望借這一波勢頭,穩固自己的頭部地位,徹底拉開和后來者的差距,并購是手段之一。
例如2021年,Equinix以3.2 億美元收購MainOne 填補非洲市場空白,寶能創展以16.5 億元收購鵬博士旗下 5 個數據中心共計 9 個機樓,2022年也傳出萬國數據考慮與秦淮數據進行合并的消息,暫未成行。
其根本因素并不復雜,單個廠商的資金和資源規模有限,并購可以快速獲得稀缺的地皮等資源,提高市場占有率和行業地位,加快布局空白市場,規?;瘞砥髽I營收增長、成本降低,形成滾雪球式的發展。
從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的自身發展來看,在并購選項之外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優選,二者都把國際市場視為新的增長點。2022年,萬國數據相繼啟動了在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兩座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的建設,一期IT容量分別為64MW和29MW;秦淮數據已在馬來西亞、印度、泰國等地建設及投運了6座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總IT容量達到160MW。
算力需求在前,競爭壓力在后,夾擊之下,數據中心服務商到了競速賽的關鍵期。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張帥,歡迎添加作者微信mr3right交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