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約有30萬名新護士加入護士隊伍中?!痹?月11日召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例行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表示,2022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量約為3.7人。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護士忙不停是醫院常見的現象。一名小護士往往要“腳不離地、風風火火”、還要能“千頭萬緒”一人抓管,往往還顧東難顧西。近年來,這樣的場景逐步改變,護士隊伍不斷壯大,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老百姓可以得到包括醫學照護、病情觀察、協助治療、健康指導、人文關懷等整體的護理服務。
(相關資料圖)
“我們的床位有2300多張,護士有2728人,床護比超過1:1?!北本┐髮W第三醫院院長付衛表示,由于良好的人力資源配置,護理服務的量和質得到同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提升。
積極應對老齡化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8%。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得老年人對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十分迫切,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
為此,國家衛健委2022年啟動了全國老年護理服務試點工作。邢若齊介紹,經過一年的試點,各地護理院(站)、康復醫院(康復醫療中心)以及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和醫療護理員隊伍數量明顯增加,“互聯網+護理服務”、上門巡診、家庭病床、日間護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服務模式持續創新,做到進一步對接失能、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需求。
“我們將組織力量加快老年護理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毙先酏R表示,例如實施老年護理專業護士能力培訓行動,力爭到2025年,各地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參加培訓的比例不低于90%。
據介紹,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未來各地將進一步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居家護理、家庭病床和日間照護等,延伸服務范圍。
網上申請,護士到戶服務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計2000余個醫療機構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為行動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類60余項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項目。
“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順利開展,使得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延續性護理等新事物漸漸普及。
“‘互聯網+護理服務’已從綜合性醫院逐步覆蓋到??漆t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鄙綎|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民介紹,山東省有423家醫療機構可通過網上申請服務居家患者,減輕了家庭負擔。
付衛表示,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組建了孕產婦一體化管理、腸造口護理等13個護理團隊,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方便了老年患者、孕產婦、新生兒、行動不便患者等特殊群體就醫。
那么,到家服務有沒有質量保障呢?
“我們探索實施了服務質量云監管?!毙烀癖硎?,整個服務過程中涉及的價格分析、耗材使用、滿意度測評、醫療廢棄物處理、不良事件上報等方面,均通過云平臺進行統計分析和監督管理,確保服務質量與醫療安全。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在醫療服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護理得當,患者術后的康復才能順利快速。邢若齊表示,醫療機構要繼續從人、財、物等多方位加大對改善護理服務的保障力度,加強信息化支撐、健全后勤支持系統,讓護士最大限度投入到臨床護理服務中,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和感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