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股東會現場,鈦媒體APP攝
“養豬企業需要三大核心競爭力:一是養殖成本持續下行的能力,二是資本實力,三是企業的綜合管理實力,新希望(000876.SZ)目前在這三方面都是持續向好的。”在5月22日的年度股東會上,新希望執行董事長兼總裁張明貴回應道。
(資料圖)
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陳興垚表示,新希望的養殖成本近年來持續下降,2023年4月份已降至16.9元/kg。鈦媒體APP從股東會上獲悉,新希望將通過降低養殖成本、利用和處置養豬資產等方式,以實現“降杠桿、降負債”“2023年全面扭虧”。
2022年大幅減虧力爭2023年全面扭虧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新希望實現營收1415.08億元,同比增加152.46億元,增幅12.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61億元,同比增加81.30億元,減虧幅度為84.77%。
“2022年大幅減虧,2023年全面扭虧。”張名貴表示這是今年四大中心工作之一,其余三大中心工作分別是“降低養殖成本”、“降負債、降杠桿”、“綜合利用和處置養豬資產”。據悉,為降低養殖成本等,新希望成立了BG養豬事業部,原新海總裁陶玉嶺出任該事業部總裁。
新希望股東會現場,鈦媒體APP攝
據鈦媒體APP了解,公司近年來養殖成本持續下滑,從2021年一季度28元/kg的均價,下滑至2022年一季度18.8元/kg,2023年一季度降至17.4元/kg,2023年4月份已降至16.9元/kg。
在養殖成本持續下滑背景下,公司減虧趨勢明顯。今年一季度來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9.07億元,同比增長14.92%;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86億元,同比增加11.93億元,減虧幅度為41.45%。
養殖成本下滑之外,新希望正通過“養宰聯動”、“生熟聯動”打通產業鏈提升盈利能力。2022年初,公司旗下山東千喜鶴屠宰廠投產,2022年山東千喜鶴工廠自身實現了近95%的內采率,公司生豬屠宰業務整體內采率全年也提升到60%以上。
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屠宰生豬291萬頭,同比增加89萬頭,增幅為44%,銷售豬肉產品40.11萬噸,同比增加10.7萬噸,增幅為36%;銷售各類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26.87萬噸,同比增加1.52萬噸,增幅6%;實現營業收入108.51億元,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加18.11億元,增幅20.03%。
公司小酥肉等食品賽道的崛起,也將為“2023年全面扭虧”形成助力。據悉,2022年小酥肉系列銷售額超過10億元,丸滑系列、牛肉片系列銷售額接近3億元,年內新開發的肥腸系列銷售額也達到1.3億元。
上半年仍在去“庫存”預計下半年豬價更樂觀
據鈦媒體APP了解,2022年上半年豬價持續低位運行,加上飼料原料價格上漲,以及年初弱毒非瘟在北方多地的再度爆發,使全行業承受較大壓力,也推動生豬產能的階段性去化;短期產能去化疊加“二次育肥”的影響,使豬價在下半年出現了超預期的大幅上漲,但“二次育肥”集中出欄及年底消費不達預期,也造成了豬價在年底的回落。
今年上年來看,總體處于去“庫存”的階段。“去年11月份開啟的‘二次育肥’規模較大,市場上豬肉增多,導致今年上半年豬價偏低,4-5月份豬價維持在14元/kg-15元/kg,下半年消耗會更好。”新希望高管在股東會上表示。
今年下半年來看,據上述高管分析,一方面北方豬瘟導致供給一定程度縮減,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宏觀經濟正在謹慎樂觀地恢復,尤其下半年可能更好,疊加下半年本就是豬肉消費的傳統旺季,預計下半年豬價更為樂觀,整體對2024年預判會比之前判斷更樂觀。
陳興垚表示:“我們在全國大概有3000多個飼料業務員能為公司提供市場數據,同時與接近200萬頭能繁母豬的企業建立一定的數據和信息交互。在此基礎上,公司相關團隊對豬價的短期、中長期走勢等進行相關判斷。”
不過張明貴也表示,豬周期的變化與過去比,更加碎片化、波動頻率更高,判斷的精度和可預見性更難,這對企業資本實力與養殖成本管控力要求更高;他同時感慨道:“豬周期磨底的時間確實很長,消耗很大,這個過程中,資本實力對產能供給影響很大。”據悉,公司今年全面啟動降杠桿、降負債,為未來騰出更充分的發展空間。(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張海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