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已然成為不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修課。在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短途出行智能峰會上,愛瑪科技與華為鴻蒙達成合作,成功將兩輪電動產品接入鴻蒙智聯,將從智能便捷、智能安全、智能服務、智能生活等方面提升用戶兩輪出行體驗。
這還是人們的印象中那個遠離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黑科技”的傳統兩輪電動車產業嗎?其智能化進程真的來得如此之迅猛嗎?
(資料圖片)
智能化已大勢所趨
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速度一直很快,人們的日常活動半徑也在不斷變寬,短途交通出行及通勤的需求旺盛。兩輪電動車作為一種環保、便捷的出行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的電動自行車年銷量在5000萬輛左右,增幅達10%,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
旺盛的消費需求拉動下,兩輪電動產業發展迅猛,企業數量眾多且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將2022年之前的30年比作產業發展的上半場,逐漸開始陷入價格戰泥潭的兩輪電動車產業想要健康可持續地發展,智能化已經箭在弦上,要奔赴的將是產業的下半場。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峰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智能化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愛瑪研究院院長肖冰表示,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推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產品,以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在品牌建設、營銷渠道、售后服務等方面加強綜合實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文玉認為,兩輪電動車行業歷經30余載,已經成為我國綠色環保交通出行系統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當前,國家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大力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政策利好下,電動車行業特別是兩輪電動車行業,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迎來智能化新機遇,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技術創新也日趨活躍。”
除了政策的支持以及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之外,兩輪電動車用戶的年輕化趨勢,也在為產業的智能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愛瑪集團首席品牌官莫炫告訴記者,隨著兩輪電動車用戶的年輕化,產品的智能化其實成為一種剛需。“年輕消費者對兩輪電動車的需求越來越多,他們過去只是簡單地關注續航里程,如今已經將這種關注擴大到產品外觀、工業設計、智能化技術等方方面面,成為決定其購買行業主要因素。”?
唯實用才是真智能
兩輪電動車產業歷經近30年的產業優勝劣汰發展,在2019年新國標的落地之時,其實這一賽道就已經開始快速步入差異化、品質化的發展路線。智能化,則正是給用戶帶來這種差異化、品質感和便捷化的關鍵要素。
郭文玉表示,從近兩年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兩輪電動車企業基本都在積極進行智能化探索并布局,愛瑪的智能化戰略則已經深入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用戶運維、精細化經營等各個方面。“用智能化去解決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動力性能、操控性能、電池效能等一系列問題,會讓更多消費者愛上兩輪出行,促進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愛瑪自2015年就開始著眼布局兩輪出行智能化的開發,2021年成立的愛瑪研究院,則致力于電動車各類先進技術的研發、儲備。
“一直以來,愛瑪對智能化的定義就是緊緊圍繞用戶的真實需求出發,不斷打造讓用戶出行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技術,逐步實現用戶騎行的全面智能化。”肖冰透露,愛瑪目前正在加速布局智能生態,將通過構建涵蓋軟件應用層APP、云平臺、智能中控、智能頭盔的一體化生態系統,實現車輛與用戶,車輛與手機、云端以及后臺的數據交互、共同協作,進而為用戶提供報警器、藍牙、NFC一鍵啟動等不同場景下的定制化智能功能。
目前,業內包括雅迪、愛瑪、臺鈴、新日、綠源等在內的主流廠商,基本上已經將智能化提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不過肖冰強調,目前,兩輪電動車智能化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產品開發成本高、市場銷量規模小。“兩輪電動車產業基于智能化所做的技術創新絕對不能成為搞營銷的噱頭,要實實在在服務用戶,讓消費者消費得起才是產業智能化的目標。”
郭文玉也認為,兩輪電動車智能化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所有的智能化還得以實用為前提,實用才是真智能。“企業在規劃智能產品時,應多從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出發,不能為了智能而智能,更不是加裝一個屏幕能聯網,就是所謂的智能化了。”
“真正的智能電動車還是應該把技術和用戶的痛點融合起來,用技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再把價格做到合適。”肖冰表示,隨著規模以上傳統兩輪電動車品牌在智能化投入上的增長,市場上智能產品的比重肯定也會大幅增長,而這種規模化效應將有效降低產品開發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性能,智能化兩輪電動車也就更加符合用戶的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