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盤后,ST陽光城(000671.SZ)披露最新公告指出,截至公告日,公司股票收盤價已連續13個交易日均低于1元,預計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鎖定退市結果。
據悉,該公司自5月5日起,連續19個交易日均一字跌停。5月15日股價報收0.96元,并觸及“面值1元”退市,至今已連續13個交易日。
(相關資料圖)
截至5月31日收盤,ST陽光城股價報0.52元,跌5.45%,成交額為91.71萬元,當前公司總市值約21.52億元。
鈦媒體APP注意到,公司曾于2015年6月30日達到股價峰值9.84元,而今公司股價僅0.52元,較峰值期的跌幅達到94.72%,市值蒸發超3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ST陽光城早年間身兼“世界500強”、“閩系龍頭房企”、“人均年薪40萬元”等多個頭銜,如今卻淪落至退市,不免讓人唏噓。
曾經的世界500強
ST陽光城曾以“人均40萬元的年薪”在地產圈聞名,成為高薪酬的代表之一。同時,ST陽光城還是著名的“閩系黑馬房企”,曾用14年的時間實現銷售額翻1000倍。
據悉,公司2006年的銷售額僅2億元,2015年的銷售額已達到310億元,2018年就實現1600億元的銷售額,到了2020年的銷售額更是達到2180億元,并于2021年順利躋身“世界500強”,位列第332位。
公開信息顯示,ST陽光城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經營模式以自主開發經營為主,開發業態包括住宅、辦公和商業等。據公司官網介紹,目前ST陽光城已布局全國逾100座城市,匠心筑就近500個精品項目,綜合實力位列中國地產20強。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ST陽光城的股票簡稱還是“陽光城”,從今年5月5日起被戴帽成為“ST陽光城”。
鈦媒體APP了解到,事件的起因是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一份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直接觸及了深交所規定的“其他風險警示”。而會計事務所出具的這份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是因為ST陽光城的“違規擔保”。
據悉,該審計機構認為,ST陽光城未按規定履行審議及披露程序對外部單位提供合計5.45億元的擔保,表明公司在對外擔保內部控制上存在重大缺陷。
經營方面,截止2022年末,ST陽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債務本金約626.32億元,以及由于毛利率下降、存貨跌價、利息費用化等因素影響,公司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5.53億元,審計機構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ST陽光城實現營收約399.19億元,較2021年的425.26億元減少6.13%;凈利潤為-126.43億元,較2021年凈利潤-74.93億元,同比擴大68.73%。
結合目前ST陽光城接近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不難發現,曾屬于公司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等待ST陽光城的只剩下陰霾。
債務危機爆發
從銷售額超2000億元的“世界500強”,到觸及“1元退市”,ST陽光城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其原因主要受債務影響。
據市場消息,2021年9月末,ST陽光城爆發流動性危機,公司全部有息債務為891.48億元,短期有息債務為283.07億元。其中于2021年11月到期債務較為集中,包含將于11月19日到期的余額為6.37億元私募債、將于11月12日行權的美元債約2.47億美元,同時還包括資產支持證券等債務的償付。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ST陽光城實現營收約425.26億元,同比下降48.25%;實現歸母凈利潤為虧損69.52億元,同比下降233.17%。銷售方面,期內公司全口徑銷售金額約1838億元,同比下降15.69%;權益銷售金額約1177億元,同比下降15.64%。
在債務危機與業績下滑的雙重夾擊下,ST陽光城開始自救。一方面,積極開展風險化解措施,包括與各類債權人積極溝通協商,推動債務展期。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計已完成公開債券展期金額76億元。
另一方面,通過降價銷售、積極推動資產處置等方式方法,努力回血及盤活可用資源,以有效補充公司經營生產的資金需求。但從結果來看,以上自救手段的效果并不明顯。
誠如前文所提,公司2022年營收下滑,虧損持續擴大,同時公司銷售額驟降至430億元,大跌76.6%。
截至2022年末,ST陽光城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53.97億元,較上一年的134.49億元減少59.87%。同時,公司逾期債務本金高達626.32億元,包括金融機構、合作方在內的部分債權人通過司法程序向相關經營主體和債務主體追償逾期債務,導致公司經營出現較大困難,流動性危機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ST陽光城實現營收約19.65億元,同比上升5.82%,歸母凈利潤為-4.71億元,同比上升68.54%,雖然整體表現依舊疲弱,不過虧損程度有所收窄。
但公司的債務情況依舊嚴峻,截至今年3月底,ST陽光城總資產為2988億元,總負債達到274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91.83%,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非流動負債為614億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陳偉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