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翔金泰”)正式啟動申購,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9168萬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4.73億元。按照37.88元的發行價計算,公司上市后市值約138.9億元。
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企業,智翔金泰主要產品為抗體藥物,目前已立項開發12個在研產品,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其中,GR1501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適應癥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預計在2024年獲批上市,有望填補國內市場空缺。
【資料圖】
“對于創新藥企來講,研發儲備是市值的重要推動因素。”業內人士指出,研發投入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家企業的創新實力和成長潛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智翔金泰持續高研發投入,強有力的支撐了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疊加產業資本與創新團隊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公司不斷夯實自身在抗體藥物行業的競爭壁壘。
核心產品市場空間廣闊
資料顯示,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公司主營業務為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在研產品為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臨床適應癥主要涵蓋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治療領域。
近年來,生物藥市場持續增長。據預測,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以18.6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2025年的8116億元。從市場需求來看,目前無論單克隆抗體藥物還是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均具有巨大市場潛力。
據藥智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單克隆抗體市場規模為1703億美元,占全球生物藥市場的58.54%,5年復合增長率為12.08%。相較于全球市場,中國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預計到2025年,中國單克隆抗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810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為34.58%。
由于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壁壘較高,國內企業主要采用“合作引進+自主研發”的形式開發雙特異性抗體,自2018年以來,中國雙特異性抗體領域的投資和合作開發顯著活躍,加快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商業化進程。預計到2025年,中國雙克隆抗體藥物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至121億元,2021年至2025年的復合增長率達160.95%。
數據來源:藥智咨詢
招股書顯示,智翔金泰共有12個在研產品,其中1個產品(1個適應癥)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7個產品(11個適應癥)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1個產品已提交IND申請,4個產品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公司未來幾年預計上市的產品為GR1501、GR1801和GR1802。其中,進展最快的產品GR1501預計在2024年獲批上市,為國內企業首家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抗IL-17單克隆抗體注射液,預計首個獲批適應癥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該產品的上市,有望填補國內市場空缺。
由于IL-17靶點抗體藥物對銀屑病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等適應癥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全球IL-17靶點抗體藥物銷量快速增長。以司庫奇尤單抗為例,其全球銷售收入從2019年的35.51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47.18億美元,穩居全球暢銷藥前30名。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我國有銀屑病患者約570萬人,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成年人患者約560萬人,IL-17靶點抗體藥物對上述疾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2019年4月司庫奇尤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國銷售額分別約5億元、15億元、45億元。隨著藥品價格的下降和滲透率的提高,預計IL-17靶點抗體藥物市場空間巨大。
除此之外,智翔金泰其它幾款待上市的產品中,GR1801為國內企業首家狂犬病被動免疫雙特異性抗體藥物,GR1802為國內企業第一梯隊進入中重度哮喘II期臨床試驗的抗IL-4Rα單克隆抗體注射液,預計分別將于2025年、2026年獲批上市。上述產品均存在巨大的臨床需求,市場空間廣闊。
持續高研發投入,強力支撐估值
智翔金泰本次上市采用的是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該標準要求,公司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研發投入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家企業的創新實力和成長潛力。創新藥企的臨床研究對于資金的需求較大,其研發儲備是市值的重要推動因素。
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企業,為保持核心競爭力,智翔金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新產品開發投入。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研發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95億元、4.54億元,研發投入金額持續增長。Wind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研發費用同比增幅為53.9%,位列5家科創板同行可比上市公司首位。
研發費用,來源:Wind
此外,由于高度依賴核心技術人員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智翔金泰特別注重人才引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員工392人,其中技術研發人員344人,占整體員工的87.76%。公司技術研發人員中,包括博士6人、碩士6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整體技術研發人員的19.48%。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化學藥,抗體藥物的分子量更大、分子結構更復雜,使得抗體藥物的研發難度更大、生產過程更繁瑣、質量管理要求更高。同時,由于企業可以通過申請專利、作為商業秘密等方式對研發、生產、質量管理等相關技術成果進行保護,簡單地復制已經獲得成功的抗體藥物的商業壁壘也很高。
截至目前,智翔金泰已取得授權的中國專利28項,已進入受理審查階段的中國專利申請18項。對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大大提升了公司商業化產品的競爭力。
持續的研發投入,保證了公司各在研項目的平穩、高效推進,并促進了公司各研發平臺的建設與強化。據披露,公司在源頭創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體呈現系統的單抗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兩個技術平臺;在藥物開發環節建立了高效的重組抗體藥物工藝開發平臺。其中,公司基于新型的噬菌體呈現抗體庫技術平臺可以將新型抗體藥物候選分子的發現周期縮短至6-9個月。
產業資本與創新團隊深度融合,夯實競爭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智翔金泰實際控制人蔣仁生擁有深厚的醫藥健康產業背景。早在2010年,蔣仁生帶著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創業板。
2014年,蔣仁生布局抗體藥物產業,獲得產業資本的高度認可。2021年9月8日,智翔金泰增資擴股2500.00萬股,新增14名股東,包括信熹資本、東方富海、海通創新、成都高投、朗瑪峰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均參與其中。
結合產業資本的豐富經驗,智翔金泰建立了完整的質量體系,初步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位于重慶國際生物城的產業化基地一期工程第一階段符合GMP要求的抗體生產設施建設,已建成抗體藥物產能合計為4400L及2條制劑生產線,均已通過各項驗證并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
抗體藥物生產線建設具有資本投入高、技術壁壘高及耗時長的特點,需要企業根據在研產品的進度統籌新生產基地配套建設,以滿足公司產品日益增長的產業化需求并搶占市場發展先機。這就對智翔金泰持續優化、提升產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計劃,智翔金泰募集資金34.73億元,分別用于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改擴建、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二期、抗體藥物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上述募投項目的實施,旨在突破現有廠區產能限制,進一步提升公司抗體產業化能力,以滿足公司新產品研發及未來產品上市的生產需求。
通過產業資本與創新團隊深度融合,智翔金泰持續進行資源投入,不斷整合資本、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完善從分子發現、工藝開發與質量研究、臨床研究到產業化實施的全鏈條平臺。此番上市,智翔金泰將借資本契機增強核心競爭力,公司有望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