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浙江國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國祥”)將主板IPO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3502.34萬股。
鈦媒體APP注意到,浙江國祥的業績在持續增長,但其利潤較為依賴稅收優惠和非經常性損益。同時,在賬面上擁有7億元金融資產的情況下,卻欲向市場募集2億元用于補流。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國祥似乎是A股市場的老面孔,其前身國祥制冷于2003年成功上市,隨后由于經營不善被賣殼,那其此次IPO是否能重回A股?
(相關資料圖)
老面孔帶著老業務欲回A股
談起浙江國祥,就不得不先聊其前身國祥制冷(現“華夏幸福”)。據悉,國祥制冷于2003年12月上市,此后因經營情況不佳導致2007年、2008年經審計凈利潤連續虧損,公司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2009年4月30日,國祥制冷因兩年連續虧損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ST國祥”。
為改善公司盈利能力,避免退市風險,2009年6月,國祥制冷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并停牌。此次重組的方案主要是國祥制冷的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陳天麟與幸福基業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陳天麟將所持國祥制冷21.31%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幸福基業。
2009年7月,國祥制冷公告《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擬以重大資產置換及向幸福基業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將其現有全部資產、負債置出,同時注入幸福基業持有的房地產開發和區域開發業務資產。
而為便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2009年8月國祥制冷以現金新設浙江國祥,并進行內部資產調整,將中央空調業務相關的經營性資產注入浙江國祥。2011年9月國祥制冷重大資產重組完成,更名為華夏幸福(600340.SH),華夏幸福正式借殼上市。
由于幸福基業主營業務系房地產投資開發業務,無意經營中央空調業務。因此,2012年9月,幸福基業與陳根偉、徐士方夫婦控制的國祥控股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浙江國祥100%股權以8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國祥控股。至此,浙江國祥的控股股東變更為國祥控股,實際控制人為陳根偉、徐士方夫婦。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陳根偉、徐士方合計控制浙江國祥65.33%的股權,仍為公司的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陳根偉于1997年4月至2012年9月歷任國祥制冷品保部科長、董事會秘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等職。這也意味著,陳根偉順利的從一個打工仔變為了老板。
或許是因為浙江國祥“骨子”里擁有的上市公司“基因”,2020年11月,公司提交的申報稿被上交所受理,欲科創板IPO上市,隨后于2021年7月終止IPO。而今浙江國祥即將主板IPO上會,若其上會成功,這也意味著,國祥制冷會在以浙江國祥的名稱重回A股。(注:目前浙江國祥仍然主要從事工業及商業中央空調類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業績依賴稅收優惠和非經常性損益
浙江國祥主要從事工業及商業中央空調類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專注于為精密工業、新能源、新材料、尖端醫療、地鐵、核電等高精尖領域及公共建筑室內環境提供人工環境系統解決方案的設備供應商。
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浙江國祥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13.4億元、18.6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131.63萬元、11509.14萬元、26183.61萬元,其中2022年浙江國祥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39.33%、127.5%,業績出現暴增。
鈦媒體APP注意到,浙江國祥之所以能實現上述的業績主要是依賴稅收優惠和非經常性損益。報告期內,浙江國祥稅收優惠的金額分別為3343.08萬元、3565.2萬元、5196.3萬元,分別占當期利潤總額的23.9%、27.43%、17.6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分別為2322.5萬元、1466.53萬元、7492.31萬元,分別占當期利潤總額的16.6%、11.28%、25.4%。這也意味著,浙江國祥每年至少有38%的利潤是來自稅收優惠和非經常性損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浙江國祥之所以能獲得近7500萬元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當期轉讓了房產及土地使用權所致。據悉,2022年2月,浙江國祥將其擁有的位于紹興市上虞區曹娥街道高新路18號的廠房以9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浙江融意新材料有限公(下稱“融意新材”)。
關于上述的轉讓事件,或許存在一些疑點。公開資料顯示,融意新材成立于2021年8月,持股情況為車俐俐持有60%股權、谷峻持有20%股權、徐蓉芳持有20%股權。與此同時,天眼查顯示,截至2021年末,融意新材的實繳資本為0元。這就不禁令人懷疑,融意新材到底哪里來的資金去購買價值9500萬元的廠房?
更為令人不解的是,2022年,浙江國祥向融意新材產生的銷售收入為10665.36萬元,位列第一大客戶。也就是說,浙江國祥不僅靠賣廠房賺了融意新材的錢,其更是還通過賣產品賺融意新材的錢。那么,兩者到底存不存在關聯關系?
欲大舉募資補流,但賬上卻“躺著”7億元的金融資產
鈦媒體APP注意到,浙江國祥此次IPO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補流。據悉,浙江國祥此次欲募集2億元用于補充運營資金,占募資總額的27.14%。
需要指出的是,浙江國祥之所要募集如此多的資金用于補流或許是因為其短期償債能力偏弱。報告期內,浙江國祥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15、1.17、1.36,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1.72、1.63、1.6;速動比率分別為0.82、0.85、1.11,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1.38、1.29、1.28。可見,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浙江國祥均始終低于同行均值。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浙江國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別為21069.78萬元、40561.93萬元、73358.05萬元,而該部分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是公司購買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和理財產品。那么,為何公司在賬面上擁有如此多交易性金融資產卻還要向市場募資2億元用于補流?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