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開鴻CEO王成錄
每一個技術周期內,都會誕生劃時代的公司或產品。當下,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萬物智聯世界正加速到來。
“萬物智聯對中國來講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一旦做成了,將會誕生上萬億規模的公司”,深開鴻CEO王成錄對鈦媒體App表示,“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全世界如果再出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一定會是在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做生態,要有足夠大的行業影響力,也要有足夠多的市場份額。 2015年,王成錄在華為帶領團隊用時四年,開發出了鴻蒙系統,他本人也被外界稱為“鴻蒙之父”。去年5月,王成錄從華為離職,加入深開鴻。他透露,離開華為,是因為他看到面向To B的市場更大, 更能發揮開源鴻蒙的價值。 加入深開鴻,也是為了在B端進一步驗證鴻蒙的設想,“出來之后我也是很興奮,可以延伸到所有的設備上,把生態的數量做大。一套系統就把所有設備都管了,不斷驗證下,證明我們之前的思路是正確的。”
而為了更純粹地在底層基座去推動萬物智聯,王成錄也一直堅守一個信念:深開鴻定位是做萬物智聯時代的微軟,聚焦于OpenHarmony商業發行版和基礎軟件研發。
打破“數據孤島”,需要統一開放的安全數字底座
如果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萬物智聯需要各個設備之間做到數字化和智能化,而數字化發展的核心是數據。多年來的落地實踐,王成錄發現,今天所從事的萬物智聯,大家最頭疼的就是數據不通,要讓數據之間能夠連通,花費巨大的代價都很難做得到。
當下,數據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其一,是來源問題。數據是由設備產生,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完備性這四要素是對數據的要求。如果不能保證這四要素,那么數據之間就不能夠很好地連接與互通。
其二,是如何讓數據變得更有價值。設備產生的數據就像人的語言一樣,以往不同設備之間的語言也不相同,只有翻譯成統一的語言,才能夠組織串聯起來,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找到最底層的基座,設備產生數據的控制權在于操作系統,當所有的設備都裝上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既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也能讓設備之間的數據無障礙交流。而這,也與王成錄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相吻合,“如果不在原點把問題解決,到后端再去想怎么把數據連接起來就已經很晚了。”
他指出,面對割裂繁多的設備之間產生的“數據孤島”、“信息孤島”,統一開放的安全數字底座有利于實現數據上報完備安全,業務開發高效靈活,所以數聯和物聯就顯得至關重要。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通過云端設備之間不也可以實現連接嗎?對此,王成錄認為,單個設備智能化沒有價值,設備在云端連接不直連也沒有價值,云端對網絡的依賴太大了,沒有通用性,萬物智聯需要真正做到物與物直接連接,真正的數字化也一定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雙向融合。
統一開放的安全數字底座是實現數據資源高效使用、開放共享的技術核心,作為鴻蒙的開創者,王成錄認為OpenHarmony(開源鴻蒙)是未來國家級數字化底座的最佳選擇。據介紹,開源鴻蒙主要有三個特征,第一是一套系統解決所有的硬件,第二是所有設備融合成超級終端,第三是分布式的原子化編程框架。
“這三個特征對中國未來萬物智聯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希望用這種編程架構,讓應用開發者只寫一次代碼,然后在所有屏幕上都能跑。”
目前,開鴻安全數字底座已在多行業多城市應用。面向港口行業,天津港與深開鴻推出“津鴻”智慧碼頭大腦,物理的實施點可以在不同的地點來做,更好地解決了跨區域技術分布和部署的問題。
從港口拓展到城市領域,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團聯合深開鴻共同打造智慧多功能桿、智慧樓宇示范體驗。除此之外,在新興行業上,深開鴻也已有相關布局,探索新的方向和合作場景。
KaihongOS不是單一設備系統的替代
從消費端到工業端,雖然市場有所轉變,但底層運行的邏輯依舊不改。對于王成錄來說,從華為到深開鴻,用一套系統滿足所有設備的要求,這個目標仍未改變。
需要指出的是,鴻蒙誕生于C端,但是在B端運行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在B端,對實時性、精準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現在所看到的工業無人機、機器人、燈桿,這些工程領域設備對系統的要求極高,在研發之時一定要用最高端的需求來倒逼技術的成熟。
即便是今年最火的ChatGPT,王成錄也認為在工業領域很難得以應用,因為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如果要用AI指揮工業物理世界的執行,數據需要得到最基本的保證。“這個就是萬物智聯底座才擁有的能力。”王成錄指出,“安全永遠不可能只靠技術解決,一定是技術加管理規則。”
自研系統,才能夠從內核層就把全棧布完,更深一步就是要跟芯片結合起來,把基礎的安全能力、基礎的AI能力,硬化到芯片這個層面。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深開鴻聚焦(1+1)×N戰略,通過統一的操作系統KaihongOS和可視、可管、可控的超級設備管理平臺組合成的承載不同行業、城市數智化需求的城市級數字底座,可以讓大大小小的設備都安裝上統一系統,小到128k內存的微型設備,大到富設備全部都用統一的系統來裝載,講同一種語言,數據之間天然共享,實現物聯和數聯。
軟總線是KaihongOS這套系統本身的核心能力,就像智能手機使用拍照、通訊、游戲等不同功能那樣,可以把物理上不相聯接的設備通過軟總線按需自由組合,用同一套系統來管理,打破硬件限制,讓物理設備不再受到約束。
在安全性上,KaihongOS基于OpenHarmony安全架構的核心邏輯,確保正確的人(主體),用正確的設備(環境),正確的使用數據(客體),并且系統本身是自主安全可控。“其實,安全的技術本身沒有天翻地覆的創新,只是之前依附在別的系統之上,現在基于自研系統,可以從底層落地想法,實現真正本質的安全。”
王成錄對鈦媒體App強調稱,KaihongOS不是單一設備系統的替代,做單設備的替代只是一小步,基于開源鴻蒙做的系統,將會移植到各行各業。“現在,深開鴻專注在做的就是將KaihongOS延伸到盡可能多的設備上去。”
萬物互聯的根扎在中國,人才是生態的關鍵
轉型期,尋找新的紅利,要用科技的手段把產業從價值鏈低端往高端走,用科技的手段把未來可能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解決。
基于對當前所處環境的判斷,王成錄堅信數字化一定是社會各個方面發展的核心推動力。足夠多的場景加上設備,具備發展萬物互聯所有要素的只有中國。
開源創新將是邁向萬物智聯世界的必由之路,“開源鴻蒙有這個能力,能夠變成未來萬物互聯的共同底座”,王成錄認為,開源是一個創新的平臺,所有的人在上面都會獲得更優秀的人給我們的提示和腦洞。同時也是匯聚大家資源,集中力量,不重復造輪子。
“如果開源社區運營好以后,保持共商共享共建的這種意識,相信咱們上千萬的計算機軟件人員爆發出來的力量是不得了的。”以開放的心態來參與開源社區,深開鴻也表示會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OpenHarmony開源項目上會持續投入。
不過,做生態做系統,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不同于一個技術或者是產品,生態意味著一定需要更多的伙伴,更多的人才加入才可能把它做成功,而這也是開源鴻蒙遇到的最大挑戰。
王成錄指出,生態不是有多少開發者就叫生態,其一定要全場景覆蓋,開源鴻蒙本身的價值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我們非常希望咱們中國的學生在接觸操作系統的第一天起,就用咱們自己的操作系統。”
作為開源鴻蒙的核心參與者,深開鴻通過高校、合作伙伴和社區上的合作,培養開源鴻蒙人才。以產學研融合為路徑,通過與北理工共同編制OpenHarmony教材、與大連理工、深信息等高職校開設相關課程、合作辦學等方式,為高科技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基礎。
對于王成錄來說,鴻蒙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潛力巨大。有了共同的安全數字底座,數字中國戰略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才有了根基,才能將萬物智聯的根扎在中國。“做成鴻蒙生態,需要一家萬億市值的公司,深開鴻也在朝著萬億的方向努力。”(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