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下載一個APP,點擊一個按鈕,幾分鐘內一輛電動汽車就會遠程開到你身邊。作為客戶,你自己在開車到目的地后下車就行,遠程司機會幫你完成后續的工作。
這正是近日在英國啟動的一個無人駕駛汽車租賃項目——Fetch,也是英國首次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商用。
用戶通過在Fetch的APP上輸入交接時間和地點來申請租車,之后無人駕駛汽車就會到達乘客設定的位置,之后乘客可自行開往目的地。完成訂單后,遠程操作員可以控制車輛,將其開給下一個客戶,或將其送回基地充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Fetch APP示意圖(圖片來源:Fetch官網)
作為試運行階段,該服務的覆蓋范圍暫時限于英國米爾頓凱恩斯市中心四英里(約6.4公里)半徑內的任何地點。
多家歐洲公司布局“遠程駕駛”
這項無人駕駛服務的提供方為英國初創公司Imperium Drive。過去的18個月里,Imperium Drive在多個城市道路上行駛了超過1000英里(約1609公里),沒有發生任何碰撞事故。
該公司計劃在接下來的18個月里進行進一步測試,爭取實現真正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屆時將不再需要安全員的監控。
Imperium Driv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Koosha Kaveh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的評論中說:“它是無人駕駛的,但不是自主的,仍有人類參與,但他們坐在控制中心,以與無人機相同的方式駕駛車輛。”
與大眾熟知的“無人駕駛”概念有所不同,這項“遠程駕駛”服務實際上就是工作人員在遠程虛擬環境中,通過5G網絡傳輸,在模擬倉操作臺上發出各種操作指令,控制汽車行駛,為用戶節省下停車等環節的時間。
遠程操作員工作示意圖(圖片來源:Fetch官網)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日產汽車前會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在2017年消費電子展上公開過此項策略,向公眾展示了以美國宇航局(NASA)技術為基礎、用于管理自動駕駛汽車車隊的平臺。
而且,Imperium Drive并不是這個領域唯一一家公司。總部位于德國柏林的Vay也正在推廣這項服務。
Vay由Thomas von der Ohe、Fabrizio Scelsi 和 Bogdan Djukic 于 2018 年創立,在德國柏林和漢堡以及美國波特蘭設有辦事處。2月7日,Vay對外表示稱,在獲得港口城市漢堡的許可證后,該公司已經開始在漢堡的預定路線上進行遠程駕駛。
與Fetch服務類似,Vay也是通過遠程司機將電動汽車運送到客戶處,并在旅程結束后將其取回。Vay還將遠程駕駛視為自動駕駛的替代方式,并打算使用高質量的遠程駕駛數據逐步將自主功能集成到其系統中。
另一家位于慕尼黑的公司Fernride也正在開發相似服務專門用于輕型商用車和卡車之上。今年3月,Fernride與碼頭牽引車公司Terberg宣布合作開發一款自動化碼頭牽引車,將于2024年開始批量生產,在解決方案中同時提供遠程操作和自動駕駛功能。
無人駕駛落地難
目前來看,高級別自動駕駛或者說完全的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期之內很難實現落地,因而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開始逐漸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遠程駕駛”未償不是一種合理的漸進方案。
除了企業自身的探索嘗試之外,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也在政策上加速推進。
2022年8月19日,英國政府發布自動駕駛政策文件《互聯和自動出行2025:在英國釋放自動駕駛汽車的效益》,該政策文件提出到2025年在英國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落地,并闡明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采取的立法和監管舉措。
在英國之前,2021年5月,德國制定了號稱世界首部的自動駕駛法案《自動駕駛法》,為在常規性道路交通系統中運行L4級自動駕駛汽車建立了監管框架。根據該法律,自2022年開始,德國將允許自動駕駛汽車(L4級)在公共道路上以及指定區域內行駛。
2022年底,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KBA)還批準了奔馳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
近日,寶馬集團宣布,新款 5 系轎車(含電動版 i5)在德國獲得時速 130 公里條件下的半自動駕駛認證,由此成為該條件下首款獲得德國聯邦機動車管理局批準的汽車。
技術的不成熟、成本的不低廉、市場的不信任、政策法規的不完善,讓自動駕駛發展進入了一個死循環,這也導致了自動駕駛發展至今,沒有出現大規模應用的原因。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是企業、政府共同的努力。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編輯|張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