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視覺中國
(資料圖)
7月26日晚間,東寶生物(300239.SZ)發布公告稱,其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可轉換公司債券簡稱為“東寶轉債”,債券代碼為“123214”。本次可轉債發行原股東優先配售日與網上申購日同為2023年7月31日。
東寶生物本次擬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為4.5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將4億元投入新型空心膠囊智能產業化擴展項目。根據公告,該項目投資總額為4.01億元,另外5500萬元募資凈額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此次募資主要是為其2021年并表的益青生物產能擴張籌資,本次募集資金擬通過借款的方式注入實施主體益青生物。
7月27日,東寶生物高開低走,收報于6.64元,跌0.60%,最新總市值39.42億元。
空心膠囊產能縮水
東寶生物的主要產品是明膠,而明膠是藥用空心膠囊的主要原料。益青生物是國內較早從事全自動機制空心膠囊生產的企業之一,主營產品包括明膠空心膠囊、腸溶明膠空心膠囊、羥丙甲纖維素空心膠囊、普魯蘭多糖空心膠囊四大系列。
益青生物是東寶生物的下游企業,其空心膠囊年產能為240億粒。2021年8月,東寶生物斥資2.72億元收購了益青生物60%股權,當年11月30日將后者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可以看到,在益青生物并表后,東寶生物業績大幅增長,但這是一個巧合。
2021年和2022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36.39%、54.11%,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7.74%、199.96%,其中,東寶生物在2022年首次交出了年度歸母凈利潤過億的成績單。
鈦媒體App制圖,數據來源:wind
在2021年公司年報中,東寶生物就提及了益青生物的產能擴張計劃,彼時稱要在原產能基礎上,“完成年產600億粒空心膠囊的產能擴張,以應對醫藥及保健品市場對藥用膠囊持續增長的需求”。
在2022年半年報中,東寶生物又將將原募投項目“膠原蛋白肽營養補充劑制品建設項目”,變更為實施“新型空心膠囊智能產業化項目”。
東寶生物在2022年年報中完整披露了益青生物產能擴張計劃——年產150億粒“新型空心膠囊智能產業化擴產項目”正在建設實施,且正在規劃實施年產300億粒“新型空心膠囊智能產業化擴產項目”。
此次發行可轉債正是為300億粒的的項目建設募資。
根據計劃,本次項目擴建擬新建32條智能全自動化新型空心膠囊生產線,并購置定/變頻離心機組、明膠溶膠系統、單/雙軌印字機、自動分選機等先進儀器設備;同時,擬對現有廠房墻面、地面進行裝修,并新建立庫、機修車間、庫房等建筑物及基礎設施。
東寶生物之所以大膽擴產,有賴于中國空心膠囊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以及益青生物產品的“供不應求”。
平安證券研究所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藥用空心膠囊產量約為5500億粒,同期國內市場需求量約為5000億粒。2011-2019年國內藥用空心膠囊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4%,需求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9%。中國日益成為空心膠囊市場的重要供應國,且國內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
另外,東寶生物指出,2021年四季度以來,明膠/膠囊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期,益青生物作為膠囊行業的頭部企業,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當前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今年6月份,東寶生物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也表示,“公司子公司益青生物目前滿負荷運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最初計劃的600億粒的產能擴張,益青生物兩次產能擴張總計為450億粒,已經縮水150億粒產能。
益青生物身價倍增,業績增長路漫漫
根據東寶生物此前披露的資產收購評估報告,益青生物的財務成績單并非十分亮眼。
2018年至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2.04億元、2.0億元、2.1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65.71萬元、1650.77萬元、2247.84萬元。
圖源自公司公告
益青生物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但是踩上疫情風口后身價倍增。
早在2016年8月,國恩股份(002768.SZ)以1.78億元收購了益青生物100%的股權,而2015年的益青生物,其凈利潤僅2100萬元,幾年經營后增長不多。到2021年再度被收購,益青生物的估值卻達到4.53億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東寶生物收購益青生物之前,公司也進行了兩波資本操作,其控股股東已經變更為國恩股份。
疫情開始后,益青生物所處的膠囊賽道市場需求增長。在2021年年報中,東寶生物表示,近年來國際市場受疫情影響,醫藥健康產品需求快速增長,也為空心膠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不得不說的是,疫情帶來的直接利好兌現在膠囊業務的成績單上,卻是表現平平。東寶生物2022年年報顯示,由益青生物貢獻收入的膠囊業務營收為2.85億元,相較于疫情前的2019年,沒有出現暴漲,現在看來,產能限制或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2021年疫情正盛,彼時公司年報也在不斷論述疫情反復話題,600億粒的產能擴張計劃在當時有強勁的市場需求支撐。
時至今日,疫情帶來的影響已逐步消退,匹配自然增長的市場需求,益青生物的產能擴張計劃必然打折。甚至450億粒的產能擴張能否被益青生物消化都是一個問題,因為這相當于再造了近兩個益青生物。
空心膠囊行業競爭激烈,業內頭部企業主要包括蘇州膠囊、黃山膠囊、廣生膠囊、益青生物等,行業格局相對集中。曾經的益青生物,未能在這一賽道實現大幅增長,如今雖然擁有了成本優勢,但東寶生物如果要將其作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幫助它擴大產能才是漫漫扶持路的開端。
東寶生物需要新故事,其明膠系列在疫情之前收入增長緩慢,2021年、2022年,直接受益于疫情期間下游客戶的訂單金額增多,公司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著眼未來,東寶生物的增長依靠還沒著落,其不光押注了益青生物,還在涉足人造肉、保健食品、美容護膚等領域。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孫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