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矽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矽遞科技”)更新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創業板IPO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1934.62萬股。公司此次欲募集77481.89萬元分別用于超低功耗智能傳感系統產業化項目、新一代邊緣計算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鈦媒體APP注意到,矽遞科技核心產品被質疑是“礦機”,是否存在“挖礦”的行為被交易所問詢。另外,公司還存在研發費用低,毛利率反而高的情況。
核心產品被質疑是“礦機”
【資料圖】
矽遞科技是一家創新型物聯網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邊緣計算硬件、網絡通信硬件、智能傳感硬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提供各類研發輔助產品及服務。
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矽遞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523.24萬元、56602.14萬元、74916.6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526.96萬元、7875.5萬元、14533.3萬元,業績持續增長。
從產品上看,矽遞科技主要擁有邊緣計算硬件、網絡通信硬件、智能傳感硬件、研發輔助產品及服務,具體情況如下:
可見,網絡通信硬件以逐漸代替邊緣計算硬件成為了矽遞科技的第一大產品。
鈦媒體APP注意到,矽遞科技網絡通信硬件之所以能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氦元素平臺。據悉,矽遞科技在申報稿中自述,其網絡通信硬件主要是LoRa通信模組、物聯網通信設備(提供基于LoRa的低功耗網絡)等。
而矽遞科技LoRa網關,主要應用于氦元素平臺,在境外被用于鋪設低功耗、廣覆蓋的LoRa通信網絡。2021年和2022年,公司LoRa 1 M1網關實現銷售收入22360.35萬元和27377.35萬元,占當期銷售收入的比例分為39.5%和36.54%,為公司2021年和2022年業績的重要構成。
需要指出的是,公開資料顯示,氦元素平臺官網稱該平臺為“挖礦”平臺;其代幣HNT在幣安網、芝麻開門、幣系等全球14家交易所交易,矽遞科技的產品為礦機;相關熱點礦機在國內有覆蓋,由于政策原因絕大多數國內熱點礦機都在空轉,主要為獲取代幣獎勵。
根據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指通過專用“礦機”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的過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入“淘汰類”;2017年9月《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那么,矽遞科技到底是否存在“挖礦”的行為?
對此深交所要求矽遞科技結合公司產品是否具備算力、是否具備專網通信功能、代幣激勵是否基于公司產品、國家相關文件對于“挖礦”、“礦機”的定義等說明公司銷售至氦元素平臺網關產品是否實質為“礦機”,公司所從事業務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生產經營和募投項目是否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的淘汰類產業。
有意思的是,截至2023年3月24日,氦元素平臺在中國大陸網關數量共計95021臺,在線網關1591臺,離線93430臺,在線率為1.67%。離線網關中有82090臺網關因違反氦元素平臺政策而被封禁。而矽遞科技的LoRa M1網關在中國大陸地區數量為84臺,國內設備均已被封禁或離線狀態。
與此同時,截至2022年12月31日,HNT市場價格從高點52.71美元跌至1.55美元,網絡鋪設者通過鋪設網絡及提供網絡資源獲取的虛擬貨幣獎勵對應的市場價格大幅降致低,導致2022年下半年矽遞科技氦元素平臺相關LoRa 1 M1網關出貨量迅速下降,銷售收入降低為111.88萬元,2023年一季度LoRa 1 M1網關僅實現若少量銷售。
研發低,毛利率高
矽遞科技成立于2009年8月,由潘昊、繆建國出資設立,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潘昊合計控制矽遞科技56.72%的股權,為公司的實控人。
相比于潘昊,矽遞科技的另一位創始人繆建國似乎更為引人注意。公開資料顯示,繆建國于1988年5月出生,高中學歷,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歷任矽遞科技工程師、首席技術官。截至目前為止,繆建國擔任矽遞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等職務,并直接持有矽遞科技5.58%的股權。
這也意味著,繆建國21歲就與潘昊出資設立了矽遞科技,并以高中的學歷成為了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需要指出的是,矽遞科技在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均值的情況下,其毛利率卻能始終高于同行均值。報告期內,矽遞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35.99%、42.71%、32.15%,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35.2%、31.81%、32.15%;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74%、6.12%、5.63%,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10.64%、9.31%、10.4%。其中2021年,矽遞科技的毛利率更是超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近11個百分點。那么,矽遞科技到底是如何做到上述現象?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
與此同時,鈦媒體APP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矽遞科技已獲得5項發明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和86項軟件著作權。而上述5項發明專利最新的申請日為2018年12月,也就是說,矽遞科技依靠著3年前的發明專利從而“創造”了上述毛利率。(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