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間,住建部釋放降首付、降利率、降稅費、“認房不認貸”等多重大招,積極落實政治局會議精神。
據新華社報道,7月2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穩住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兩根支柱,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要繼續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資料圖片)
這是繼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之后,對于政策調整的具體方向與內容,住建部最新的表態。
此次住建部提及的三項政策,涉及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大力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釋放,樓市調控政策細則仍然會貫徹“一城一策”的原則,不會一刀切式的調控。
第一,針對剛需購房者,降低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減輕購房的資金壓力和負擔
當前各類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主要分為三檔,即35%、30%和20%。總體上城市能級越高,首付比例越高;城市能級越低,首付比例越低。
就房貸利率而言,隨著LPR的下調,首套房和二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也不斷下降。據貝殼研究院監測顯示,2023年7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3.90%,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81%,均較上月下降10個基點。分城市能級來看,一、二、三四線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分別為4.50%、3.88%、3.88%。
整體來看,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較大,多個城市房價下跌態勢未改,部分符合評估期內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3個月均下降的城市,仍有望繼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此前已經下調房貸利率下限的城市,也存在小幅下調空間。
第二,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降低購房成本,有利于修復置業預期
從目前來講,買賣二手房主要涉及到的稅費主要集中在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契稅方面。
1、個人所得稅: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契稅法實施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公告顯示,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一年內賣一買一的購房者,可以予以個人所得稅的退稅優惠。此次會議強調進一步落實好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預計后續針對換房需求的政策支持將進一步加大。
2、增值稅和契稅:分別對持有年限和面積方面有稅費收取,按照改善產品來看,如果都不滿足減免條件,加起來會有7%左右的稅費收取。
3、契稅:目前實行的是90㎡為分界線,以下為1%,以上為2%。目前來看,后續政策方面很有可能會對面積有一個更為科學的劃分,并對稅費進行一定的優惠減免。
再加上部分城市帶押過戶,也一定程度上會加速二手房的流通性,從而激活二手房市場。
第三,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直接利好改善置換購房者,降低改善首付比例,可激活核心城市置換鏈條,活躍市場交易
“認房不認貸”的政策指的是無論購房者是否有貸款的記錄,只要購房者證明自己名下沒有房產,就可以按照第一套房貸款的標準辦理。如果購房者名下已經有一套房了,則不管是不是貸款,貸款有沒有還清,都會按照第二套房的標準來進行審批。
“認房不認貸”將有利于“賣一買一”的改善置換人群,首套房的認定下,也極大的緩解了置業改善類房源的壓力,可能會激活大量的改善置換需求。同時,二手房市場在改善人群“賣一買一”的過程中,二手房房源供應也會明顯出現增量,結合目前的“帶押過戶&稅費減免”,短期內二手房市場可能會出現房東急售的價格內卷現象。
此外,本次會議強調了建筑業和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及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支柱產業提法升級,對促內需、穩增長、保就業意義重大。
住建部的此次表態,略有不同的是,在表示房地產支柱產業位置的同時,也強調了建筑業的支柱地位。
房地產業增加值的同比在二季度仍然未負,但上半年整體上回到了增幅為“0”的位置,分季度看, 2021年3季度-2023年2季度,除2023年1季度為1.3%,其余均為負增長。至于建筑業,2023上半年增長了7.7%,2022年1季度-2023年2季度,季度均為正增長。
2023年2季度,中國房地產占GDP的比重,滑落到了6.16%,建筑業占GDP的比重,則為7.6%。在經濟學中,在國民經濟中占5%以上的可以成為支柱性產業。
房地產和建筑業的穩健發展,對我國的經濟都有重要意義。這兩個支柱產業,上下游關聯的行業規模體量,對于促內需、穩增長、保就業來說,都有深遠的影響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