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
(資料圖片)
在商業市場,做平臺能創造的價值,與自己獨立所能創造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當你可以幫助更多的用戶找到合適的健身房,幫助更多的合伙人和教練找到更多的用戶和機會,那創造的價值會被量化得更高。
“從我的價值觀來說的話,健身房是運動基礎設施,我希望讓健身平權,”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對鈦媒體App表示,“伴隨著中臺能力的持續提升,我們計劃未來5年內進入100個城市,開到1萬家門店,”
根據《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體育健身類場館數量有所減少,全國廣義健身類場館約13.1萬家,其中商業健身俱樂部39620家,環比下降5.48%,健身工作室45529家,環比下降12.34%。
今年上半年,健身場館并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增長,多家品牌出現跑路倒閉的情況。而對于百城萬店的目標,韓偉依舊認為理論上是沒問題的,“通過產業中臺、品牌矩陣和合伙模式,樂刻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萬店連鎖規模的可能。”
底層不是健身公司,而是運動產業數字中臺
創立于2015年的樂刻,在八年時間里開出了將近1300家門店。對于樂刻,大部分人的認知也是一個加盟健身房品牌。對此,韓偉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我們底層不是健身房公司,而是運動產業數字平臺”。
用他的話來說,樂刻產業中臺推動用戶、教練和場地的三環匹配效率和用戶滿意度提高。如果用這一中臺系統調度的是籃球場,樂刻可能就是個籃球場公司,只是目前呈現的是健身房的形態。
據介紹,樂刻從最開始就是按照用戶端、教練端、商家端,按照人、貨、場來搭建整個產業中臺的。在樂刻,平臺導購、派單系統、約課系統、用戶評價系統、在線化運營系統、教練和課程的供應鏈、數字化用戶資產等元素構成了中臺體系。
其中,樂刻的一卡通用是高價通低價,北京買的卡可以在杭州使用,杭州買的卡雖然不能在北京使用,但可以在其他所有省會城市使用。韓偉透露,目前樂刻大概20%的用戶是會跨店的,他們希望在住宅、辦公室附近甚至出差的城市都可以鍛煉。
在供給側,樂刻做的也是平臺化調度。比如教練,他并不是隸屬于某個單店,而是與用戶存在匹配關系。這么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用戶和教練的選擇都更多,如果教練在周圍三到四公里跑店或者調度,這樣教練花在路上的時間并不多,但每個店的教練會變多,每個店的學員也會變多。
韓偉表示,“教練去哪個店,是有一套復雜的邏輯,取決于反饋數據,這也是中臺的作用和價值。”另外,在商家端,樂刻還會把每個門店的營收情況、盈虧情況、會員情況、會員特點展示出來,盟商和直營店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的收入、成本、營收和會員情況。
5年百城萬店背后的邏輯
2022年主流城市(含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健身俱樂部平均增長率為3.00%,倒閉率為13.30%,凈增率為-10.34%。2022年主流城市的健身工作室平均增長率為3.52%,倒閉率為16.01%,凈增率為-12.48%。
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用戶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品牌和安全性成為用戶選擇健身平臺的關鍵因素。基于中臺能力的調動,樂刻在加盟的上也與傳統模式有所區別,不是直接授權品牌給“合伙人”,而是從選址營建、流量獲客、數字化工具等幾個方面為合伙人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合伙人門店還會被納入樂刻中心化運營體系,用戶的信息流和交易流全部在樂刻APP上完成,所有教練和課程由樂刻平臺統一供給、統一調度,并進行統一運營SOP管理。
韓偉表示,從直營走向加盟的關鍵,也是在于所有業務環節的線上化,使得所有履約信息和數據能夠在中臺體系中沉淀,從而有一套標準化的模式,去升級和迭代。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樂刻共簽約661位合伙人,簽約雙店以上合伙人占比40.2%。得益于月付制、場館小型化、無推銷、教練服務標準化等商業模式,疫情對樂刻的影響并不大,門店不降反增。在他看來,也正是樂刻這一運營邏輯,使得萬店的目標成為可能。
樂刻私教品牌FEELINGME
日前,樂刻宣布,計劃未來5年內進入100個城市,開到1萬家門店。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1萬家門店不單單指的是樂刻健身,還包括私教工作室品牌FEELINGME、瑜伽品牌館YOGAPOD小瑜莢以及面向新興市場的健身子品牌閃電熊貓。
至于萬店的目標是如何來的,樂刻城市事業部總經理湯鑫向鈦媒體App解釋稱,杭州大大小小的健身房大概是2000家左右,樂刻占了200家,而且經營水平還在持續增長。中國的存量健身房大概在10萬家左右,樂刻是有機會市占到10%的。
“今年整個市場還是處于一個恢復期,開店估計在400-500家左右的水平。明年是真正意義上我們自己認為全速去跑的這么一個階段,如果明年一年我們交出1000~2000個店的成績,我覺得這個事情基本沒問題,”湯鑫表示。
“好課程”和“好教練”,做好服務標準化
將底層模型跑通之后,開店不再是難題。對于樂刻來說,考驗更大的還是在于服務的標準化上。
韓偉指出,做連鎖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一個是要做到一致性,另一個是做到確定性。拿星巴克舉例,無論是在線下哪一個門店,用戶買到的商品和口味都是一致的。樂刻也是一樣,對所有的合伙人,輸出的服務標準培訓體系是一樣的,也納入到整體的標準監管體系。
鈦媒體App了解到,樂刻在線下會有督導,對門店服務進行監督,一旦發現違規的地方就查。并且,用戶購買的服務是由平臺在做保障。當投訴發生時,與用戶對接溝通的是樂刻客服團隊,而不是合伙人那邊。
不過,樂刻的標準化也并不是絕對標準化。在教練這一側,因為各自的特質不同,并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答案。樂刻做標準化的體系,核心目的是為了讓整個履約更透明,為了建立用戶反饋的迭代體系,為了框住教練60%到70%的基礎邊界能力,讓教練的基礎能力變得越來越標準化,比如服務意識等。
除了標準化外,樂刻還在努力促進教練的職業化發展。韓偉認為,教練本身應該是做增量,在市場中搶來搶去本質上是毫無意義的,要讓教練的職業變成一個受尊重、熱點的職業。教練的職業生涯更長之后,整個行業的天花板才會更高,用戶得到的服務質量也會更高。
據了解,過去幾年,樂刻建立了研訓學院,去做0到1的教練培養和教練進階訓練,為教練規劃了六種職業成長路徑,分別包括高收入、培訓師、做管理、做課程研發、做網紅和成為門店合伙人。樂刻希望通過六種職業成長路徑,讓教練們在樂刻的平臺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延長自身生命周期。
另外,隨著體量的擴大,樂刻也在做著更多的探索,比如私教工作室品牌FEELINGME、瑜伽品牌館YOGAPOD小瑜莢。至于拓展的規劃,一切都還要基于場景和單店模型是否跑通,就像FEELINGME一樣,三年才打磨好。這也是樂刻的模式決定的,要讓合伙人能夠有一個良性的收入。
湯鑫指出,做商業本質上是做戰略,拓展新品牌,做出好課程,先研究用戶,然后做單店模型。適度的規模化,跑通所有的模型,然后做放量的部分,這樣的話也能保證所有的門店的經營效率。
韓偉也表示,倘若中臺能力夠了的話,產品也打磨過了的話,一定會拓其他場景。“我的目標是做出中國化、中國味道的課程出來,如果這個東西始終沒有的話,會是中國這一代健身人很悲哀的一點。”(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