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榨菜不好賣了,涪陵榨菜(002507.SZ)中期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
8月28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實現營業收入13.37億元,同比下降5.97%;歸母凈利潤4.70億元,同比下降8.87%;扣非凈利潤4.31億元,同比下降9.84%。
【資料圖】
至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并未在半年報中給出只言片語的解釋,只是對外回應稱,“主要是消費因素導致”。
鈦媒體APP注意到,作為公司的主力產品,榨菜品類銷量和產量均在上半年出現下降,庫存則明顯增加。
另外,受青菜頭價格上漲影響,公司榨菜品類毛利率下降1.03%。涪陵榨菜在中報中稱,公司近三年榨菜產品毛利率在54%-57%區間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給成本造成一定影響,但在可控范圍內。
支柱產品產銷量均下降
涪陵榨菜主要從事榨菜、下飯菜、泡菜、調味菜、下飯醬(榨菜醬)和其他佐餐開胃菜等方便食品的研制、生產和銷售。其中,“烏江”系列榨菜是公司最具知名度的核心品牌,83.19%的營收來自榨菜品類。
過去幾年,涪陵榨菜通過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對榨菜品類進行了十多次提價,提價幅度均在20%以上,其當前主力產品70g的鮮脆菜絲產品價格也從1元進入2.5元時代。頻頻提價,確實為涪陵榨菜拉動了業績,2021年公司錄得營收25.19億元,2022年營收25.48億元。
然而漲價的背后是銷量下降。2022年,公司榨菜品類銷量同比下降12.61%,引發關注。彼時公司回應稱,“受新產品迭代、2021年調價、公司政策傾斜其他品類等多種因素影響,2022年榨菜品類銷量下滑。”
到了今年1-6月,公司榨菜品類產銷量再度下滑,其中銷量下滑12%,產量下降11%,庫存則增加了16%。與之對應的,公司榨菜品類實現銷售收入11.12億元,同比下降10.05%。
(來源:2023年中報)
從市場來看,報告期內,涪陵榨菜經銷商數量為3113家,較2022年末的3127家減少了14家。其中華東銷售大區減少了22家,西北銷售大區的經銷商減少68家,華南銷售大區的經銷商增加42家。
值得一提的是,單從季度來看,涪陵榨菜Q2營收凈利下滑明顯。數據顯示,Q2公司營收5.77億元,同比下降21.35%;歸母凈利潤2.09億元,同比下降30.77%,扣非凈利潤1.88億元,同比下降33.71%。
對此,申萬宏源研報分析認為,主要系整體需求呈弱復蘇;出行場景修復,對榨菜家庭消費場景造成一定影響;去年同期外部因素致華東與東北大區基數較高;二季度公司消化渠道榨菜庫存,目前已降至1至1.5個月;公司二季度資源傾斜,側重新品榨菜醬的鋪貨。
原料收購價大幅提升
除了銷量下降,涪陵榨菜還面臨原料成本上漲問題。
青菜頭及其半成品是涪陵榨菜生產經營主要產品所需的核心原材料,主要來自重慶市涪陵區及其周邊地區。今年以來,涪陵榨菜重要原材料青菜頭再度出現大幅漲價。
對于青菜頭的收購噸價,涪陵榨菜今年初接受調研時表示,“今年青菜頭收購價格為1100元/噸,去年同期為800元/噸,原料成本較去年存在變動。”涪陵榨菜在半年報中還明確表示,青菜頭收購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約40%,年初收購的青菜頭加工成熟后陸續于5月、6月開始投入使用。
根據中報,上半年涪陵榨菜營業成本為6.28億元,同比下降1.68%。其中榨菜營業成本為4.84億元,青菜頭采購金額為3.26億元。
(來源:2023中報)
公司在半年報中坦言,近三年青菜頭價格波動較大,公司持續通過強化成本質量管控、加強與榨菜合作社合作、保持合理原料窖池容量等方式平抑原料市場價格波動,以充足的原料儲存對原料價格上漲進行成本對沖,同時在收購及生產環節根據市場供給和生產需求不斷調整青菜頭及半成品原料收購比例,合理調度在庫原料使用,完善原料收購及生產管理制度,從而保持對原料成本的合理控制。
從效果來看,公司近三年榨菜產品毛利率在54%-57%區間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公司成本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比例在可控范圍內。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榨菜類產品毛利率為56.54%,同比下降了1.03%。
實際上,除了榨菜品類外,公司蘿卜和其他品類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上半年,蘿卜毛利率35.94%,同比下降5.92%;其他產品毛利率41.34%,同比下降5.24%;只有泡菜毛利率為33.91%,同比微增0.07%。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原料成本上漲的風險,涪陵榨菜指出公司將采取一系列應對策略,其中包括“在原料價格上升時調整榨菜產品價格”。這意味著,即使因為漲價惹爭議,公司或將繼續提價。(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楊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