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8月8日,“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第五場發布會主題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布會上,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徐軍介紹了江蘇將如何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上半年全省“新三樣”出口增長29.6%,總量全國首位
作為制造業大省,近年來,江蘇持之以恒錘煉實體經濟看家本領,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相關資料圖)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于全國、好于周邊,特別是“新三樣”出口增長29.6%、總量全國首位,工業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
發布會上,徐軍用6個字概括了當前江蘇產業發展總體情況:“全、大、優、新、融、專?!?/p>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徐軍
據徐軍介紹,江蘇已實現31個制造業大類全覆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7.3%,居全國第一,機械、電子、輕工、冶金、石化5個行業年營收超萬億元。10個集群入圍全國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國第一。集成電路、船舶海工、工程機械等多個細分領域產業鏈條完整,規模全國第一。
此外,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1.1%、49.6%。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全國15%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制造。兩化融合發展水平66.4,連續八年全國第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占比達到11%。今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總數達到1504家,數量躍升全國第二。
聚焦“1650”產業體系,打造數實融合第一省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下一步江蘇怎么干?徐軍介紹道,江蘇將從三方面抓好推進。
一是聚焦“1650”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1650”指的是江蘇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
“將研究出臺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邁進的政策措施,制定世界級集群培育標準體系和分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印發實施《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逐群逐鏈建立‘六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徐軍表示。
同時,實施筑峰強鏈企業培育計劃,圍繞強鏈補鏈延鏈,梳理建立5家準鏈主企業、20家骨干企業、100家重點企業的階梯培育庫,一企一策促進發展。大力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開展淘汰落后、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布局優化五大行動,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鳳凰涅槃。
此外,江蘇將滾動實施百項重點節能降碳工程,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強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等培育,全年新增省級綠色工廠300家左右。
二是聚焦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據徐軍介紹,下一步將從”點-鏈-面”三方面系統布局企業創新載體?!包c上”引導廣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鏈上”圍繞卓越產業鏈持續布局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面上”積極打造省級以上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推動形成“點-鏈-面”結合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我們將系統推進創新項目的實施,一方面組織省內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另一方面,組織實施省級重大技術難題協同攻關,聚焦關鍵技術領域,編制發布技術難題清單,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省市聯動,每年實施不少于50項的協同攻關項目?!毙燔娬f。
此外,還將每年重點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1000項以上,推廣不少于50項首臺(套)裝備、10項首批次新材料、50項首版次軟件。遴選支持一批創新企業家、先進制造技術人才和先進基礎工藝人才,引導高端緊缺人才向優質企業和平臺集聚。
三是聚焦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數實融合第一省。
例如,江蘇將編制13個集群中40條產業鏈智改數轉指南,推廣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600個以上,初步解決中小企業不想轉不敢轉不愿轉難題。還將制定實施《關于深化軟件名城名園建設 加快工業軟件自主創新的若干政策》,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先導區,打造數字產業集聚發展生態。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是制造業。“今年6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是全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行動?!毙燔姳硎?,這一行動方案的系列舉措將有力推動江蘇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江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現代快報+記者 龍秋利 熊平平/文 顧煒/攝
(校對 張靜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