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銀行披露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該行延續穩健經營態勢,資產質量持續提優。
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58億元,同比增長3.60%;實現非利息凈收入7.19億元,同比增長24.02%,營收結構進一步優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8億元,同比增長15.9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分別為6.14%、0.41%,較上年同期分別提升0.56個百分點、0.0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資料圖)
長期以來,良好的風險管理以及優異的資產質量是廈門銀行的一張亮麗名片。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6.09億元,不良貸款率0.80%,較上年末下降了0.06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為1.17%,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其中,對公貸款(不含票據貼現)的不良率為1.18%,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50%,在市場上處于較低水平,資產質量相關指標全面優化。
不良貸款率創歷史新低
資產質量穩居行業前列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整體平穩向好,不良貸款率1.68%,廈門銀行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至0.80%。由此可見,該行不良率分別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低0.88個百分點,在城商行和上市銀行中處于優異水平。
縱向來看,廈門銀行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98%、0.91%、0.86%,整體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今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取得0.80%的成績,較2020年度的數據相比,不良率在三年間已累計下降0.18%,達到歷史最優。
橫向來看,在全國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是為數不多的不良貸款率低于0.80%的上市銀行。顯然,該行資產質量水平已邁入A股上市銀行第一梯隊。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末,該行在整體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的前提下,關注類貸款占比1.17%,較上年末減少4.53%,關注類貸款遷徙率23.88%,較2022年年末下降11.68%;其中,該行對公貸款(不含票據貼現)的不良率1.18%,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50%,在市場上處于較低水平,資產質量相關指標得到全面優化。
另一方面,截至6月末,廈門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再創新高,為394.86%,較上年末上升6.93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多措并舉強化風險管控
全面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該行在資產質量方面的優異表現,主要是因為通過科技賦能、強化授信風險管控等手段,全面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實現業務增長和風險防控的協調發展。
具體來看,該行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強化授信風險管控,通過做好房地產行業、市政國企等重點信貸業務審查的分析研究、加強大額客戶、異地授信客戶等的風險排查和管理、優化風險預警與報告機制,完善授信預警管理辦法,定期檢視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等措施,強化風險管控,并通過風險預警和風險分類等工作推動風險壓降,提高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實現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另一方面,廈門銀行借助科技賦能,創新風險管理機制。不僅開展了完全自主的大數據風控模型研發、監測、迭代工作,還搭建了自動化模型風險監測與報告系統;通過深化風險信息的歸集、挖掘與應用水平,提升風險預測精度,推進大數據風控工具對信貸業務的支持;借助自主研發并已上線的申請評分卡、行為評分卡,迭代貸前及貸中風險策略,提升零售業務的智能化風控水平。
在不良資產清理方面,該行不斷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持續推動不良資產清收、核銷、重組、審慎批轉的處置策略,多種途徑化解風險資產,實現高效率、高效益的合規不良處置;又通過優化處置結構,為戰略推進、資產管控、結構調整和效益提升提供堅實支撐,以逾期貸款的分類標準來看,該行規定60天以上貸款均分類為不良貸款,在嚴格管控不良貸款的同時,對逾期貸款做計提充足撥備,加大已逾期貸款風險處置力度,持續防范化解信用風險。
廈門銀行表示,未來將繼續堅定現有戰略遠景及發展戰略,完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優化信貸結構,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推動風險化解處置,進一步壓降不良資產,保持優異的資產質量,筑牢風險合規底線,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