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類信托持續壓降給信托業帶來經營業績的壓力開始更加明顯。
2022年6月23日,2022年一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數據出爐。數據顯示,一季度信托行業的經營業績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與人均利潤同比均明顯下滑。一季度,信托業共實現經營收入205.15億元,同比下降28.25%;實現利潤總額為123.84億元,同比下降31.42%;實現人均凈利潤42.72萬元,同比下降29.50%。
同時,信托業資產規模降至20萬億附近。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0.16萬億元,同比減少0.22萬億元,降幅為1.06%;環比減少0.39萬億元,降幅為1.89%;與2017年末的歷史峰值相比,下降了23.18%。
對此,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和晉予認為,一是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以及房地產等領域的資金信托規模環比下降。二是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證券投資信托規模增速放緩。三是信托資產規模行業分布并不均衡,持續增長的整體基礎尚不牢固。
一季度信托業績承壓
具體來看,一季度信托業的固有業務收入和信托業務收入均有較大程度的下滑。從固有業務收入來看:一是投資收益下降明顯,一季度全行業實現投資收益43.42億元,同比下降13.73億元,降幅達24.02%;二是在營業收入中扣除信托業務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三項指標,一季度固有其他收入同比下降45.09億元。
究其原因,和晉予認為,一方面與資本市場調整波動密切相關,由于固有資金投資規模占比超過80%,投資收益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投資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也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受市場因素影響,部分固有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明顯下滑,導致了固有其他收入的減少。
此外,數據顯示,從信托業務收入來看,一季度全行業實現信托業務收入191.68億元,同比下降10.02%。由于固有業務收入降幅更為明顯,導致信托業務收入占比在一季度達到了93.43%,同比大幅提升了18.92個百分點。
和晉予表示,信托業務收入的下降,一方面與信托資產規模的下降有一定關系;但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信托業務結構的調整,信托報酬率相對更高的基礎產業、工商企業、房地產信托規模有所下降,而信托報酬率相對較低的證券投資信托、資產服務信托規模持續提升,必然導致信托資產的年化平均報酬率水平整體下降。
和晉予認為,由于證券投資信托、資產服務信托以規模為基礎、以管理費為主要信托報酬,且信托存續期限普遍較長,這種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構建以專業的資產管理和受托服務為基礎、長期穩定且可持續的信托業務收入來源。
“
另外,一季度信托業數據延續了投資類信托與融資類信托“一升一降”的趨勢。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投資類信托規模為8.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10%,環比增長0.65%;占比為42.45%,同比上升8.05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07個百分點,居信托資產功能分類之首。
相比之下,融資類信托規模為3.38萬億元,同比下降24.00%,環比下降5.49%;占比為16.79%,同比下降5.0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4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托的規模和占比略有下降,規模為8.22萬億元,同比下降7.82%,環比下降2.92%;占比為40.77%,同比下降2.9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3個百分點。
和晉予表示,信托資產功能結構的變化,主要緣于信托公司在監管要求和風險壓力下對融資類信托規模的持續壓降,以及在業務轉型過程中對各類投資信托業務的大力發展。在未來新的信托業務分類的導向下,信托資產的投資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對于信托業轉型,一位頭部信托人士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內部在進一步調整地產與城投的整體業務布局,進一步下降地產與城投的規模占比。與此同時該公司也在加大對于股權投資與金融產品配置的投資。此外,在人員配置上,原來部分從事地產、城投的信托業務人員已經被裁掉,同時也招聘了一些投資類崗位的人員加大一級、二級市場的投資布局。
與此同時,記者從國內多家信托機構了解,監管部門已經下發了《調整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中將信托業務分為: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公益/慈善信托。
5月18日,在2022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肖遠企也曾表示,正在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初步考慮根據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資源稟賦、受托管理及風險抵御能力等的不同,對信托公司在業務范圍、展業地域等方面進行差別化監管,鼓勵信托公司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對于信托業的轉型發展,和晉予表示,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第一年,盡管在一季度信托業發展面臨一定的壓力,但行業穩中求進、創新轉型的發展態勢并沒有變。近期,監管部門對新的信托業務分類征求意見,未來以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為主的信托業務體系,有利于進一步發揮信托制度功能,推動行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積極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