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億元股權爭奪戰臺前幕后
一場經歷162輪出價、157次延時、36.3萬人圍觀的股權拍賣,在3月15日中午落錘。
【資料圖】
當日,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在京東司法拍賣平臺競拍,最終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下稱“國聯集團”),也就是國聯證券控股股東國聯集團,以91.05億元成功競得。
在此次拍賣之前,除了已經十分確定的競拍人是東吳證券和浙商證券,國聯集團的身影一直較為神秘。直到最終拍賣結果披露,國聯集團的身份才被知曉。
頗具戲劇性的情節是,民生證券作為“泛海系”金融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次股權開拍前,曾受到了泛海系的阻撓。
近年來,國聯證券開啟了并購之旅。而此次拍賣,對于民生證券新股東國聯集團來說,在旗下已有國聯證券的情況下,如何解決證券公司同業競爭問題,也是外界關心的話題。
激烈的爭逐
據悉,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于3月14日上午10點正式開始,競價周期為一天,起拍價為58.65億元,保證金5億元,加價幅度為2000萬元。
然而,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有些寧靜。
3月14日全天,該拍賣現場并不熱鬧,僅在當天晚間有一次出價,為起拍價58.65億元,直至15日10時左右,這場激烈的股權爭奪大戰才真正拉開序幕。
15日9點30分之后,各家買手開始瘋狂出手,民生證券該筆股權價格也跟著一路狂飆,分別在9時57分突破60億元,11時09分突破70億元、11時40分突破80億元,并于12時47分突破90億元。
根據拍賣記錄,在3月15日11點40分一分鐘里,競拍人全體出動,同時出價,競爭激烈,哪怕是在成交的最后一分鐘,也有競拍者緊跟。最終經過162輪競拍,快接近12點55分時,國聯集團以溢價率55%、91.05億元的價格成功結束“戰斗”,成為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的擁有者。
▲(圖源/京東拍賣平臺)
這場本應在15日上午10點結束的拍賣,由于競拍者的激烈爭逐,也整整延時了3小時,直至當天將近1點才最終落錘。
根據拍賣規則,在拍賣成交后,買受人需于3月22日16時前完成余款繳納,并在7日(遇節假日順延)內辦理標的物交付手續,但須在證監會等對股東變更申請核準后,方可辦理權屬變更手續。
后續手續完成后,國聯集團對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將達到31.03%,接替泛海控股,成為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
此次拍賣結束后,泛海控股表示,這次拍賣價格充分體現了民生證券的價值。
泛海系阻撓未果
在整個“泛海系”中,民生證券一直是其金融領域的重要棋子,泛海控股對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也一度達到87.65%。直至2020年,民生證券“引戰增資”后,泛海控股集團持股比例才降至31.03%。
隨著此次拍賣交易成功,泛海控股對民生證券的持股比例降至0.72%。
在券商行業中,民生證券雖不是頭部券商,但發展勢頭卻很猛。數據顯示,民生證券營收排名在2018年尚為第53名,2021年已經上升至業內第36名。
民生證券旗下投行業務,成績表現也是相當亮眼,目前已躋身前十。Wind數據顯示,2022年,民生證券承銷保薦的IPO數量有16家,位居行業第九。2023年以來,其已經保薦了3家企業發行上市,位居行業前列。
發展前景如此良好的“香餑餑”,泛海控股自然是不愿放手,在此次民生證券股權拍賣之前,泛海控股掌門人盧志強和整個“泛海系”也在想盡辦法阻擾。
首先是泛海系對標的股權的評估價格不滿,認為評估報告不能準確反映民生證券實際價值,試圖以此來達到阻撓拍賣的目的。
相關評估報告顯示,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5億股股權市場價值為59.25億元,折合每股單價1.69元,折合PB(市凈率,即市值與凈資產比率)1.25倍。評估基準日為2022年6月30日,有效期為一年。
泛海控股認為,2021年7月泛海控股曾與武漢金控簽署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出售不低于20%的股權;當時協議約定的PB接近2倍,遠高于此次司法拍賣的1.25倍。同時,泛海控股也對評估報告中交易案例的比較對象表達了不滿。
其次,泛海控股對濟南中院超標的查封表達了質疑,認為查封資產價值遠高于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而在股權拍賣前兩日,也就是3月12日晚,泛海控股又發布訴訟進展公告,稱收到濟南中院送達的法律文書,案外人北京獅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獅王資產”)向濟南中院提出案外人異議,申請中止對登記在泛海控股名下的民生證券2億股股權的執行。
根據查看天眼查關系路徑,泛海控股與獅王資產也存在著一定關系。
▲(圖源/天眼查)
盡管泛海系祭出了阻撓拍賣的三張“王牌”,但股權拍賣還是如期進行。
那么,泛海控股所持的民生證券股權是如何走到司法拍賣這一環的呢?
今年2月3日,泛海控股披露,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與煙臺山高弘灝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下稱“煙臺山高”)發生合同糾紛,煙臺山高就此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之后煙臺山高又因上述合同糾紛將泛海控股,以及其控股子公司沈陽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一并訴至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5億股股份遭遇凍結。
在煙臺山高申請強制執行之后,最終,法院決定拍賣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
對于民生證券拍賣成功之后,對目前深陷資金鏈“泥沼”的泛海控股有何影響?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民生證券而言,是重大利好;對于泛海控股而言,雖然痛失券商牌照,但也能適當緩解目前的資金壓力。
國聯證券積極擴張
此次成功競得民生證券35億股權的國聯集團,成立于1999年5月8日,前身為設立于1992年的無錫市國有資產投資開發總公司;2022年,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截至2022年末,該集團總資產1820億元,凈資產513億元。
除了此次將要收入囊中的民生證券,國聯集團旗下已經有一家上市券商——國聯證券。根據國聯證券2022年半年報,國聯集團直接及間接共持有國聯證券48.60%的股份,是其控股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證券創立于1992年,2008年,改制更名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7月31日又成功上市A股,成為A+H股雙上市券商。
在近些年的發展上面,國聯證券也展示了自己的野心。
2020年,國聯證券成功獲得首批券商基金投顧試點資格,成為獲得資格的七家券商中的唯一一家中小券商;同年9月,國聯證券再次做出一個令人矚目的事情,即擬受讓長沙涌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的股份,試圖并購國金證券,雖然最終該交易失敗,但國聯證券也收獲了外界的關注。
與此同時,在公募基金領域,國聯證券也在謀劃布局。2020年下半年,在原本持有中海基金33.41%持股比例的基礎上,國聯證券試圖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持有的中海基金25%的股權,以此獲取中海基金控股股東地位。最終,由于法國洛希爾銀行提出終止股權轉讓協議,國聯證券并沒有獲得中海基金的控股權。
但在2021年6月,國聯證券董事會設立了公募業務部,同意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以此拓展資產管理業務范圍。
另外,在當前熱火朝天的金融科技領域,國聯證券也有所布局。2022年3月,據中國證券網,國聯證券擬全資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國聯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后,將在國聯證券的統一管理下,接受國聯證券的委托,承擔各類金融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和建設工作,主要側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國聯證券各業務領域和管理領域的落地應用,從而使金融科技能力成為國聯證券的核心競爭力。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國聯證券總資產為595.99億元,凈資產為104.18億元;2022年上半年,國聯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凈利潤為3.79億元。
根據泛海控股半年報,截至2022年6月末,民生證券總資產為521.43億元,凈資產154.32億元;2022年上半年,民生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6.63億元,凈利潤4.27億元。
從當前業績表現情況來看,雙方旗鼓相當,難分伯仲。最終,同屬國聯集團旗下的國聯證券和民生證券將如何整合,頗受關注。
作者 | 周夢婷
編輯 | 韓忠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