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記者從南京郵電大學了解到,該校本科生團隊成功研發出超寬帶(UWB)火場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是一種追蹤室內應急救援人員實時三維運動軌跡、方位距離、高度、姿態等信息的裝置,用于輔助火場指揮員為迷途隊員導航、確定遇險隊員位置并快速組織搜救。憑借此項技術,該學生團隊獲得了2023年“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校賽特等獎。
據了解,在火場上,消防員單兵定位時由于環境復雜,信號易受火焰、墻體、濃煙干擾,是制約火場定位精度的根本原因。針對此問題,該學生團隊采用超寬帶通信擴頻技術,通過納秒級窄脈沖直接傳遞信號,可以在信噪較低的狀態下工作,抗干擾能力優秀。
“如同開車,若車道狹窄,所有的車都會擠在一個單車道上,而GHz級別的超寬頻譜范圍如同一條寬闊的車道,可以允許更多信號同時快速‘行駛’。”團隊負責人、南京郵電大學2020級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黃宇辰介紹。
此外,該團隊還引入三維慣性導航的卡爾曼濾波技術,從包含噪聲的測量中估計動態系統的狀態,使定位數據處理部分精度提高了30%。
?
測試效果圖 南京郵電大學供圖
“這個算法相當于結合了‘先驗’和‘后驗’兩個概念,‘先驗’即根據上一時刻的狀態,預測下一個狀態會在哪,而‘后驗’指的是根據傳感器捕獲的部分現場數據,進一步修正位置值,這樣就能達到既預測、又驗證的效果。”黃宇辰表示,最終,他們將裝置定位精度縮小至0.1米,并達到了僅0.01秒的延遲和更寬的工作溫度范圍。
傳統的GPS定位和藍牙定位在室內環境可視化簡陋,不能顯示各消防員的具體坐標,且難以識別立體位置,無法及時高效地施行救援活動。黃宇辰團隊突破了火場快速建模技術,獨創嵌入可視化平臺,使得定位系統可以基于火場建筑施工或竣工數據進行建模,并將超寬帶定位技術提供的坐標信息嵌入建筑3D模型中可視化顯示,解決了傳統定位系統中位置顯示不直觀的問題,“讓每一扇窗,每一面墻都能具體顯示”。
消防救援隊伍每日需應對大量火災報警,消防單兵定位設備可為消防員提供準確定位和路線導航功能,同時為指揮者提供全視角的消防人員方位信息,有助于實現指揮員和消防員之間的高效聯動。通過計算機模擬,相比于傳統定位系統,黃宇辰團隊的定位裝置預計可使消防員傷亡率下降24.57%,極大提高了消防救援效率,促進消防員和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