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多項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的消息,中國聯通布局AI業務更讓外界震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8日晚,中國聯通(600050)發布2022年財報,2022年聯通總營收為3549.44億元,同比2021年的3279億元增長了8.3%; 歸母凈利潤為72.99億元,同比2021年的63.05億元增長了15.8%。 總體上交出一份比較不錯的成績單。
在3月8日尾盤,聯通股價直線拉升,最終收于6.07元,總市值1931億元。股價由2022年9月底的3.25元一路攀升,漲幅為87%。但在3月9日盤中,中國聯通股價又出現較大波動,一度下跌超過3.5%。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興奮地表示,公司2022年實現四個新高:收入增速創9年來新高、利潤規模創上市以來新高、EBITDA創上市以來新高和產業互聯網收入占比達到歷史新高。
中國聯通業績說明會上,總裁陳忠岳一番話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ChatGPT掀起的AI應用推廣熱潮,中國聯通也已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和人機交互等領域布局技術研發。
中國聯通為何突然在三大運營商中如此突飛猛進?靚麗的業績之下又有何隱憂?中國聯通為何又在此時選擇布局AI業務?
前十股東三家減持
中國聯通比較優異的營收數據,卻未能給其帶來股東的支持。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中國聯通股東戶數為56.67萬戶,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37萬戶,增幅為2.47%。
股東戶均持有流通股份5.46萬股;戶均流通市值28.85萬元。股東總數在連續三個季度下跌之后迎來輕微反彈,但距離2021年3月31日63.72萬戶,依然下滑了11.1%。且和中國電信的61.66萬戶的股東總數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中國聯通最新總股本為318.04億股,其中流通股本為309.62億股。股東數量的增多,直接導致戶均持有流通股數量由上期的5.6萬股下降至5.46萬股,戶均流通市值28.85萬元。
據Choice數據顯示,A股通信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戶均持有流通股市值為21.65萬元。28.10%的公司戶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8萬~15.5萬區間內。中國聯通的戶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目前中國聯通前十大股東持有68.37%的股份,但前十大股東中近期有三家減持。分別為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和宿遷京東三弘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及深圳光啟互聯技術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三家公司分別減持自身股份的1.1%、15.24%和32.84%。
其中宿遷京東三弘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及深圳光啟互聯技術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兩家公司減持較猛,宿遷京東三弘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減持了111,573,100股,深圳光啟互聯技術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減持了123,216,040股。
而對比中國電信前十大股東的減持情況可以發現,中國電信僅有一家大股東減持,且僅僅減持了46.9萬股,中國聯通大股東減持的幅度較大,同期中國移動前十大股東也僅有一家減持。
對中國聯通大股東減持較多的現象,投資人史保剛認為這是一種利空的表現,“大股東減持的目的基本都是為了套現,減持的股份要更多的資金去承接,所以流動性就會減弱,股價下跌的概率就會很大。無論減持數量的多少,短期都會引起市場的恐慌情緒,而中國聯通的大股東減持幅度較大,所以股價短期內大漲的可能性并不大。”
年營收大于總市值
財報顯示中國聯通2022年的總營收為3549.44億元,總市值卻只有1931億元(截至3月8日晚收盤)。近三年中國聯通的總營收分別為3038億元、3279億元以及3549億元。均高于同期的總市值。
同期中國電信的總營收為3722億元、3899億元和4342億元,在營收上中國聯通分別落后中國電信22.5%、19%和22.3%。但中國電信同期的總市值為5902億元,是中國聯通的3倍有余。中國移動近三年總營收為7459億元、7681億元和8483億元、營收上中國移動2019年為中國聯通的2.6倍,2020年為2.5倍,2021年為2.6倍,總體上看中國移動的營收約為中國聯通的2.5倍左右,但中國移動的總市值高達1.84萬億,幾乎是中國聯通總市值的10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的年營收均低于總市值,年營收約為總市值的46%;中國電信的年營收也均低于總市值,年營收約為總市值的73%,中國聯通的年營收卻是總市值的184%。從而造成了中國聯通年營收大于總市值的現象。
年營收大于總市值的公司在股市里也不是沒有,但總體上看,占比相對偏低,更多的公司還是以年營收小于總市值為主,甚至有些科創型企業的年營收只有總市值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以拼多多為例,2021年總營收約138億美元,總市值約為1200億美元,營收約為總市值的11%。
財經分析師王一然認為營收大于市值投資價值相對較弱。“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石油,2021年營收為26143億元,總市值只有1.02萬億元,年營收是總市值的2.6倍,但中國石油上市之初的股價一度超過46元,現在只有不到6元,蒸發了88%。2018年其股價還接近10元,這幾年又幾乎腰斬,雖然不能說明中國聯通營收大于市值的問題,只能作為相關參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則認為,一個公司的市值是由它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兩項因素決定的,以及和其是不是處于資本風口有關。“中國聯通作為傳統企業,它缺乏成長性所以估值不高,有的高成長企業甚至處于虧損狀態,營收規模也比較小資產也比較輕,但是這樣的公司市值卻很高,這是資本市場的規律,不能拿實體經濟的規律去看資本市場。”
柏文喜指出,一個企業總市值的高低主要是和未來的成長的想象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市夢率”,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的成長速度有關系,公司成長速度快,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有很高升漲空間。像中國聯通這樣缺乏成長性的公司,即使盈利不錯,市值也不會太高。
BT財經了解到,中國聯通在2002年上市時的發行價為2.3元/股,經過21年的發展股價為6.07元/股,從長久持有的角度來看,這些年的增幅遠未跑贏通貨膨脹率,不過還是要比中國石油的投資者要強很多。
布局AI是為蹭熱點?
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中國聯通總裁陳忠岳表示,ChatGPT是一個面向對話場景的大語言模型,是AIGC的重要落地應用。其實海量的算力和大模型都建立在運營商鋪就的高速網絡上。除了網絡建設,面對ChatGPT掀起的AI應用推廣熱潮,中國聯通也已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和人機交互等領域布局技術研發,為“算得穩”“算得準”“算得好”打好基礎、賦能賦智。
據了解,目前中國聯通已經在AI方面擁有90多項專利,60多項機器視覺、語音識別、NLP、知識理解等領域的核心算法,其中10項算法性能達到行業前三,已經初步具備智能問答、對話生成,圖片及文字轉換、文字生成語音和動畫的能力。啟動圖文雙模態自研大模型訓練,參數量達到15億。
能擁有如此多的專利技能,說明中國聯通在AI領域的研發布局已久,2022年其研發費用為68.36億元,占總營收的1.9%,高于中國電信的1.6%。但這一研發占比并不算高,在科技行業中,這個研發占比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曾對媒體表示,中國聯通的科技創新人才占比在2022年提升了8%,達到整體的30%。2022年中國聯通新招錄1.3萬人,其中校招近8000人,社招近5000人,總員工人數超過26萬人,未來中國聯通將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尤其是吸納具備一流經驗的互聯網和科技相關工作人員。這幾乎是向業界宣布了中國聯通將在AI領域有大動作。
基于中國聯通的AI應用場景較多,與百度合作建成聯通AI智慧客服體系,實現大規模AI商業化實踐。其中在工業互聯網、數字等重點領域落地項目超百個,包括政府12345熱線和智能交互機器人,積累了30余項通用行業場景模型、千萬級應用數據,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劉烈宏在業績說明會上指出,中國聯通在人工智能領域將以“算得穩+算得準+算得好”為目標,積極開展AI應用場景的探索。尤其是在ChatGPT火爆的情況下,中國聯通拋出相關布局言論,也讓業界質疑為有“蹭熱點之嫌”。
ChatGPT在火爆一段時間后,如今也逐漸回歸理性,在最初相關概念股瘋漲之后,很快相關概念股被打回原形,一個又一個跌停昭示著相關概念的冷卻,中國聯通擁有“大聯接”用戶達到8.5億戶,移動網絡用戶3.2億戶,5G套餐用戶2億,寬帶用戶超1億戶,千兆寬帶用戶滲透率達到15%,物聯網連接數3.7億。
如此龐大的應用場景為中國聯通的算法演練提供了巨大支持。“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蹭ChatGPT的熱點,噱頭大于實用,中國聯通在研發上的投入遠低于百度等行業巨頭,那些科技企業都沒有搞出中國版的ChatGPT,以聯通的研發投入和能力,在此領域將很難有實質性突破。”史保剛對聯通在ChatGPT的相關布局認為是多少有些蹭熱點,短期內見到成效的可能性不大。
但就在2022年財報發布當日,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將分拆所屬子公司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智網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主要從事車聯網領域,車聯網聯接、車聯網運營、創新應用為其三大業務板塊,是家以AI業務為主的科技公司。依托在車聯網聯接及車聯網運營領域積累的技術及市場優勢,積極拓展基于5G、V2X、MEC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包括車路協同、車隊管理及智能座艙等應用方向。
分拆上市后,不管是為了“人有我有”的戰略布局還是“人有我精”的發展目標,中國聯通進軍AI領域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是智網科技的體量尚小,近三年營收是4.37億元、5.74億元、8.09億元,凈利潤為0.75億元、1.17億元、1億元。
用戶申訴量比例最高
2022年是中國聯通快速發展的一年,營收增速創近9年來的新高。
中國聯通這一年共建共享深入拓展4G基站110萬站,共享基站超44萬站,4G網絡覆蓋效果提升30%。5G基站100萬站,共享基站達31萬站。但快速發展也暴露了相關服務上的短板。因服務質量引發的投訴量激增。
黑貓投訴上,關于中國聯通的投訴超過26萬件。而同期中國電信的投訴量只有8萬件左右,不到中國聯通投訴量的1/3。中國移動作為中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用戶群體規模遠遠超過其他兩家,中國移動用戶總數為9.8億,中國聯通總用戶為8.7億,用戶總量上有1.1億的差距,總投訴量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差別不大。也就是說中國聯通的用戶申訴量比例最高。
服務難 匹配高速發展,造成很多用戶的轉網,李芳是中國聯通多年的用戶,一直覺得聯通的信號相對較差,因號碼使用多年,不太愿意換號,但近期因聯通的私自扣費讓她憤然棄網,“扣的費用倒不多,但和客服的溝通中感覺服務質量太差,不僅未能解決問題,還讓自己生氣,就果斷停用換號了。 ”
李芳認為聯通服務質量差的主要原因是招聘門檻太低引起的,聯通近幾年業務擴張太快人員緊缺,很多客服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對業務很不熟練,相比之下移動與聯通形成比較鮮明的反差。
在打電話投訴過程中讓李芳遇到更頭疼的是很難直接接通人工客服,“機器人的體驗感較差,應該還是推廣階段,正常咨詢業務是不可能找到人工客服的,來來回回的兜圈子,我是花費了好久甚至在人工坐席忙請稍后中等待了6輪才接通人工客服。每次撥打客服電話都是件很燒腦的事,他們是省事了,卻給我們造成極差的體驗感。”
中國聯通因其服務問題廣為詬病,成為三大運營商中聲譽和口碑墊底的一家。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聯通需要重視自身的服務意識,否則隨著攜號轉網等政策的全面普及,用戶對網絡質量以及服務質量的忍耐度大幅度降低,用戶無需換號就能轉到其他運營商,完全沒有過去換號的后顧之憂,此舉將加劇聯通用戶的流失。
總體上看中國聯通在2022年全年的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并開始高調布局AI領域,未來幾年或將看到成效。只是在高速發展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中國聯通需重視并解決相關問題才能獲得長久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