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香港大學管軼院士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時松海院長共同為聯盟揭牌。受訪者供圖
來自深圳灣實驗室的袁文教授告訴記者,加入創新聯盟,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加強與聯盟單位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另一方面,也希望創新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能夠成為從事雪貂研究的人員和機構與產業資源的橋梁,將科技成果推向市場,實現生命科學研究和產業的協同發展。
“創新聯盟的成立,對于生產型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企業自身研究水平有限的情況下,能夠借助聯盟單位的人才優勢和前沿技術來提升自動化、標準化水平,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減碳的目的,非常有意義。”無錫珊瑚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欣立對記者表示。
雪貂,學名艾鼬。早在1933年,雪貂就被首次用于流感病毒感染動物模型。雪貂感染流感病毒后,表現出與人相似的癥狀,并且能產生免疫反應,因此常用其來研究呼吸道疾病。此外,雪貂動物模型還可應用于神經發育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中,例如大腦皮質發育不良、癲癇以及腦損傷等,也被應用于視覺及聽覺的功能性研究。
目前,國外將雪貂應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已非常成熟,包括基礎研究、疫苗和抗血清制作和新藥開發等,而我國才剛剛起步。
據悉,模式動物雪貂創新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盟以“平等自愿、信息共享、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為宗旨,建立研究人員和機構與產業上下游資源供需對接、協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圍繞生命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加強研究機構之間的相互交流借鑒,推動研究機構與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協同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未來,聯盟將發揮協同創新作用,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培育平臺、資源匯集平臺、信息咨詢平臺、宣傳推廣平臺,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為生命科學的創新發展注入強大活力,讓“創新主體”做加法,為研發機構“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組織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