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今天(24日)開考。近年來,我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持續(xù)增長。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舉行,全國報考人數為474萬。
【資料圖】
474萬的報考人數再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歷年報考數據發(fā)現,從2017至2023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分別為201萬人、238萬人、290萬人、341萬人、377萬人、457萬人、474萬人。2023年相比2017年,6年間報考人數增加了273萬人,增長了1.36倍。
不過,相比2022年,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增幅有所放緩,報名人數比2022年增加17萬人,增幅3.7%。從公布考研報名人數的省份來看,一些省份增長較快,比如廣西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突破9萬人,比去年增加1.1萬人,同比增長13.9%,考生規(guī)模連續(xù)多年大幅增長;2023年,湖南省考研總人數為18.09萬人,比去年增加1.32萬人,增長7.87%;今年安徽省共23.2080萬名考生參考,比2022年研考報名人數增加1.53萬人,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比上一年增長7%。與此同時,東北的遼寧和黑龍江出現微跌。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fā)布的《2023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伴隨著考研熱,高校報名人數總體呈逐年增長趨勢,但不同高校表現不一。總體上看,一流大學報名數增長乏力,而“雙非”院校異軍突起。例如,2023年報考云南民族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人數為9486人,比2022年的報考人數增加了3385人。2023年江西農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首次突破5000人大關,達到5087人,比2022年增加1441人,增長39.52%。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fā)對第一財經分析,一流大學的保研率較高,留給統(tǒng)考生的名額相對比較有限,競爭很激烈。很多考生為了提升考研成功率,會選擇報考一些“雙非”院校,在沒有更好的選擇情況下,次優(yōu)的選擇也不錯。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fā)布的《考研“二戰(zhàn)”比例持續(xù)上升》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麥可思通過對本科院校畢業(yè)生中正在讀研群體的深度調研發(fā)現,增強就業(yè)競爭力是其選擇讀研的主因。2021屆本科畢業(yè)生中,讀研群體因就業(yè)前景好選擇深造的比例(55%)相比2019屆上升3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2021屆本科院校正在讀研的畢業(yè)生,因為想去更好的大學(43%)和想改變專業(yè)(10%)而選擇讀研的比例,相比2019屆分別下降8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本科生讀研很大比例為了提升就業(yè)競爭力,學歷提升后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質量究竟如何?麥可思數據顯示,學歷提升隨著畢業(yè)時間的推移,可以帶來更好的經濟回報和就業(yè)感受。
通過對2016屆本科畢業(yè)五年后學歷提升與未提升人群的月收入對比發(fā)現,有過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1099元)比學歷未提升人群(10256元)高843元。其中,在“雙一流”院校中學歷提升帶來的影響更大,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3709元)比未提升人群(12737元)高972元;地方本科院校中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0577元)比未提升人群(9759元)高818元。
在上海財經大學讀大四的小陳說,現在同學們都報名考研,主要還是因為就業(yè)壓力大,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比如,現在很多稍好一點的崗位都要求研究生了。
麥可思數據還顯示,激烈的競爭已使得應屆本科畢業(yè)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況增加,二次考研群體不斷擴大。2021屆本科畢業(yè)生中,準備考研(不就業(yè),脫產備考)的比例為6.1%;其中,二次考研的比例達到4.9%,較前兩屆同期(2019屆3.4%,2020屆4.3%)有所上升。
進一步從不同院校類型來看,地方本科院校畢業(yè)生二次考研比例相對較高,且相比“雙一流”院校上升更快,地方本科院校2021屆畢業(yè)生二次考研比例達到5.0%,比2019屆同期(3.5%)高了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多次考研的成功率也在持續(xù)下降。麥可思通過對2016~2018屆本科畢業(yè)后脫產考研群體的持續(xù)跟蹤調研發(fā)現,畢業(yè)三年內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從2015屆的55.4%下降至2018屆的43.1%,下降了12.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