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音樂演出的春天,真的已經到來了嗎?
今年3月份,“脆梅樂隊”將在北京MAO LiveHouse舉辦巡演。搖滾愛好者木易(網名)剛加入演出信息群,就發現所有類型的門票都售空了。和他同樣感到吃驚和遺憾的,是群里其他沒有搶到票的小伙伴。
(資料圖片)
2022年12月底,北京放開了疫情管控,觀眾開始重新走進之前嚴加管控的密閉娛樂場所——LiveHouse。根據秀動等售票平臺的統計,僅今年2月份,北京就有110多場LiveHouse演出,而3月份的演出也已經達到了30多場。
LiveHouse最早起源于日本,是指配備了專業音響器材、具有一定規模演出空間的室內場館。不同于普通的酒吧,它更適合近距離欣賞各種現場音樂,加之組織成本低廉、互動效果勝過大型場館,因此頗受年輕樂迷喜愛。不少樂隊和歌手成名前均起步于LiveHouse,也會通過在LiveHouse巡演吸引粉絲。
摩天輪票務CEO劉斅認為,LiveHouse演出輕巧靈活,雖然只占整個音樂演出經濟份額的10%左右,部分場地排期數量的日益增長,預示著整體音樂演出經濟的逐漸復蘇。不過要想整體重現昔日輝煌,還需要一段時間。
LiveHouse與演唱會音樂節一并回暖
MAO LiveHouse在全國9個城市擁有場地,據其品牌副總裁劉磊介紹,目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演出場地,上半年的周末檔在年前就已經被訂完了,平均每個場地的月演出量達到20場,而像重慶、成都等地的場地,月演出量也達到了12場左右。
回暖的LiveHouse場地,票種變得豐富起來,票價也有所上漲。2019年,全國巡演的門票一般分為早鳥票和正式票,價格幅度差距在70~80元左右。但是今年以來,票種分為VIP票、VVIP票、雙人票、暢飲票、通票等,價格跨度可以達到一兩百元,例如脆梅樂隊北京場的預售票150元,暢飲票就達到了240元。
劉磊表示,這種上漲一方面是因為消費水平的整體變化,另一方面也是樂隊這幾年參加線上綜藝、整體知名度上漲所導致的。
作為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的“代餐”,LiveHouse的復蘇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整體音樂演出經濟的恢復。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今年1月發布的《倡議書》中指出,伴隨著港澳臺通行以及演出審批放開,意味著將有更多演唱會等大型營業性演出,將重回市場聚光燈下。
判斷音樂演出經濟復蘇,演唱會和音樂節的預熱是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根據各地文旅部門演出審批網站信息,截至2月10日,老狼將在今年2月份開始個人巡演,五月天已經在馬來西亞開始了個人巡演,4月份毛不易、5月份汪峰將在廣東開始巡演。
此外,截至2月7日,已經公布的將要在2023年上半年舉辦的音樂節數量也已經達到了16場之多,舉辦地包含了北京、福建、陜西、山東、四川、云南、廣西、浙江、貴州、江蘇、湖南、安徽等省區市。
熬過疫情才能涅槃重生
LiveHouse本來有一個美好的開局。
2019年,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大火,也讓LiveHouse成為更多城市年輕人夜晚的娛樂選擇。根據《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統計,2019年LiveHouse票房收入3.75億元,同比增長50%。
因為好幾個樂隊在節目中多次提及北京的SCHOOL,該酒吧成功出圈,一度成為小紅書等平臺的熱門打卡地。酒吧負責人劉非表示,節目播出后,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出現,酒吧的知名度也有了明顯提升。
劉非說,在2019年之前,SCHOOL酒吧的活動已經排得滿滿當當,一周7天都有樂隊,每次有3個左右出場。“毫不夸張地說,我可能是全中國看過樂隊最多的人。”他說。最多的時候,可容納100人的場地能擠滿200多人。
本可以借勢而上,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LiveHouse行業經歷了一場洗牌。《中國企業家》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北京還在營業的LiveHouse場地有16家左右,因為疫情等原因關閉或者至今沒有演出消息的LiveHouse達7家。而從2021年到2022年,北京還在營業的LiveHouse場地,一年承辦的演出不到100場。
SCHOOL酒吧也險些關門,多樣化轉型成了酒吧生存的唯一選擇。疫情期間,他們嘗試過做文創、組織露營,甚至做起了外賣。
樂迷也以實際行動支持著他們。在微店上,一件199元的SCHOOL文創T恤衫,賣出了113件。2022年6月初他們開放的外賣服務,剛一上線就有顧客一次點了四五杯,配送地點就是門店,也不用外賣騎手配送。在SCHOOL酒吧的吧臺上,外賣的酒一放就是好幾十杯,這一舉動甚至讓外賣平臺質疑他們惡意刷單。
對于全國LiveHouse連鎖品牌的MAO來說,這三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劉磊透露,疫情之前各地的大型商場對于文化場地的消費能力是有所懷疑的,疫情以后他們也不再排斥這類品牌。劉磊預計,今年MAO將在北京、廣州等地繼續擴張門店的規模,目前已經和4家大型的商場交流落地意向。
重回巔峰尚需時日
盡管LiveHouse的經營正在恢復,但還遠遠沒有回到2020年之前的狀態。
劉磊表示,首先還是國外樂隊的巡演也遙遙無期。外國樂隊入境演出至少需要提前15天審批,下一個LiveHouse演出高峰短期內還不會到來。《中國企業家》根據LiveHouse公眾號發布的演出信息統計,2019年,北京LiveHouse主流場地平均一年接納的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樂隊演出就多達三四十場。像MAO這類的連鎖型LiveHouse,接納國外演出的場地甚至達到了60多場。
其次是樂隊的吞吐量也沒有到達正常水平。目前北京主流的演出場地一天內能吞吐至少20支樂隊,一個月能容納約600場演出,現在的演出數量也只達到了昔日的1/3。摩天輪票務平臺的數據統計也顯示,今年1~2月份,LiveHouse的演出在七八百場左右,而過去一年平均一個月可以達到1000多場,除去春節的因素,并沒有顯著增加。
劉斅對此持同樣的觀點。站在全國LiveHouse演出環境的角度,他認為目前主要是小型的LiveHouse演出開始復蘇,但這并不能說明LiveHouse整體市場的復蘇。判斷的標準,是頭部樂隊的演出預熱數量。比如作為目前LiveHouse頂流的“痛仰樂隊”,最早的演出也得等到3月25日。
而不同的LiveHouse從疫情沖擊中復蘇的能力,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別。北京LiveHouse的回暖,只能說讓一些二、三、四線城市的LiveHouse看到了曙光。
陳晨是搖滾音樂的愛好者,他曾經跟隨做樂隊的朋友到訪過東北的許多LiveHouse,發現疫情之下一些著名場地都生意黯淡,有待復蘇。李昰是黑龍江SUBLIVE的負責人,該場地在黑龍江本地的樂迷心中有著很高的聲譽。李昰表示,SUBLIVE往常一年演滿也就是100場出頭,疫情期間平均每年的演出總量只有30多場。雖然今年的演出已經排到了7月份,但截至2月10日,演出總數只有14場。《中國企業家》致電遵義等三、四線城市的LiveHouse酒吧,它們均表示目前沒有演出安排。
“和疫情期間相比,無論是LiveHouse還是整個音樂演出市場都在好轉。”劉斅表示。對于什么時候能夠恢復巔峰時期的狀態,業內人士有信心的同時,也表示謹慎的樂觀。
關鍵詞: live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