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思派健康(00314.HK)盤中股價跌超11%,創歷史新低,報16.06港元,較4月份實現的峰值44.6港元已跌近64%。
(資料圖)
截至發稿前,思派健康股價報16.28港元,跌9.86%,成交額為1240.74萬港元,當前公司總市值為124.22億港元。
今年3月份,ChatGPT橫空出世,隨后“AI+”成了市場最強主線。2022年12月底上市的思派健康由于港股通的調整,疊加AI醫療的風口,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股價漲逾50%。
但遺憾的是,思派健康并沒有乘著AI醫療的東風繼續向前,公司股價在4月中旬急轉直下,兩個月跌超60%,目前公司市值不足125億港元。
公開信息顯示,思派健康又被稱作“思派健康科技”,成立于2014年,公司英文名稱“Medbanks”,意為“建立一個擁有強大而全面的數字解決方案及數據洞察能力以及強大運營能力的銀行,以支持醫療生態系統中更多的參與者”。早前,思派健康曾立志引領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據悉,思派健康的主營業務包括特藥藥房業務、醫生研究協助(SMO)和健康保險服務,其業務模式屬于當前大多數醫療健康企業通用的“醫、藥、險”模式。
在三大業務板塊中,主營惡性腫瘤等大病特藥銷售的特藥藥房業務在營收構成中占比最大,而且經營著中國最大的私營特藥藥房,但該項業務受制于利潤空間固定,經營成本較高,整體盈利質量較低,毛利率不足6%。
其次為SMO業務和健康保險業務。
根據公開資料,思派健康的SMO業務主要為腫瘤臨床試驗提供臨床試驗現場管理服務,協助腫瘤領域研究者和研究機構開展臨床試驗,提高臨床研究的質量和效率。
健康保險業務主要是跟第三方保險公司合作,經營健康險承銷業務,也是目前思派健康的另一個發力重點。2019年,隨著互聯網保險的興起,思派健康通過全資收購,成立了思派(北京)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招股書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已經在健康險領域積累了約2390萬名個人會員及876名企業客戶。
今年4月底,思派健康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約41.19億元,同比增長18.56%;毛利約3.37億元,同比增長19.08%;歸母凈虧損約13.71億元,2021年同期為虧損37.4億元,虧損幅度收窄。
分業務來看,特藥藥房業務收入約36.62億元,同比增長16.7%;2022年末,公司在除西藏、青海以外的省份擁有96家特藥藥房,較2022年6月30日減少7家。
SMO業務實現營收約3.19億元,同比增長30.5%,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468個SMO項目,另有795個項目正在進行中。公司共有280多名制藥及生物科技客戶,前十大SMO客戶留存率達到100%。
健康保險業務實現營收約1.38億元,同比增長49.3%。2022年末,公司將150個城市的1200多家三甲醫院、5.5萬名醫生、500家體檢機構聯系起來,形成強大的供應商網絡。2022年公司售出1250萬份惠民保、40多萬份企業健康計劃。
毛利率方面,特藥藥房毛利率約5%,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其他兩項業務毛利率有提高,使公司總毛利率維持不變。報告期內,SMO業務毛利率20.7%,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健康保險業務毛利率63.5%,同比提高6.1個百分點。(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陳偉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