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相關資料圖)
8月31日,中國化學(601117.SH)發布2023年半年報顯示,營收與凈利潤均有明顯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化學上半年營收約909.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57%;歸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29.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2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約2.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4.79億元有明顯改善。中國銀河研報表示,公司按月開展現金流滾動預測,收效明顯。此外,中國化學研發費較上年增長超三成,約為24.35億元。
鈦媒體APP了解到,中國化學業務領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化學工程、基礎設施、環境治理)、實業和現代服務業業務,工程業績遍布全國所有省份和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實業方面,上半年天辰耀隆己內酰胺項目滿負荷生產,生產己內酰胺16.87萬噸;天辰齊翔丙烯腈裝置滿負荷運行,己二腈技術升級改造順利推進;東華天業6月中旬投料試車,并產出合格PBAT產品;天辰泉州年60萬噸環氧丙烷、賽鼎科創年3萬噸相變儲能材料等項目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中國化學表示,此為2023年下半年順利投產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今年3月,上海高端智能裝備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體進度已完成90%,下半年進行調試、試運行;電站運營項目上半年GPK公司(卡爾蒂姆電站)完成售電6.43億千瓦時,營收3.52億元。在化工產品市場價格低谷期,中國化學實現了產品“盡產盡銷”。
現代服務業方面,中國化學主要圍繞自身主營業務開展與金融業務相關的服務。其中意義在于,保障公司生產經營和國內外項目融資需求,發揮產融結合協同效應,促進公司戰略目標實現。其經營模式是,以投資驅動市場開發,少量投資帶動規劃、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
鈦媒體APP注意到,相對前述業務,中國化學在半年報中對現代服務業介紹較少,上半年該項業務營收大幅下滑,營收約15.87億元,營業成本約15.13億元,毛利率4.69%,營收較上年同期減少47.56%,營業成本減少47.61%,毛利率僅微增0.09%。收入下降主因是中國化學“業務調整所致”。
化學工程、基礎設施、環境治理、實業營收分別約708.57億元、126.91億元、14.49億元、41.66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54%、39.77%、8.23%、10.51%。實業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減少7.53%,其余三項業務毛利率均較上年不同程度增加。
作為中國化學傳統核心業務,化學工程是其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收入增長主因是中國化學承攬任務和項目開發建設力度加大,尤其是波羅的海等項目順利推進,導致收入、成本同比增長?;A設施業務收入增長因“多個項目穩步推進所致”,環境治理業務則因部分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所致。實業業務收入增長主要由于天辰公司、華陸公司、東華公司等實業項目收入增長所致。
分地區看,中國化學境內、境外營收分別約719.74億元、187.76億元,營收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6.02%、7.55%,毛利率分別為8.30%、8.62%。
今年上半年,中國化學新簽合同額1849.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5.31億元,增幅13.87%。其中,境內新簽合同額占九成,境外新簽合同額較上年同期下降4.78%,占新簽合同總額的9.61%。
鈦媒體APP注意到,今年5月份,中國化學成立了新疆(中亞)區域總部,要求深耕細作新疆、中亞五國及周邊市場,使公司區域總部增加到6個,營銷觸角進一步向市場一線延伸。各二級企業積極補強經營布局短板,強化了在東北、西北多個省市及國家煤炭基地的經營力量。
此外,中國化學簽約新材料、新能源、減碳降碳等綠色化工合同額近700億元,并設計了全國首例“采用灘涂光伏離網發電配儲能和海水淡化制氫”的海水制氫產業一體化示范項目。截至8月31日收盤,中國化學每股報收于7.78元,微漲0.13%,總市值475.32億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方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