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2月23日,由《證券市場周刊》主辦、五糧液(000858)集團獨家冠名的2022上市公司峰會暨“第十六屆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頒獎典禮在成都隆重舉行。
在本次峰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張平闡述了全球化敘事模式發生轉變、全球經濟放緩已經是一個確定性趨勢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將面臨沖擊和挑戰,并對2023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和上市公司戰略選擇提供了建設性建議。
張平教授指出,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周期分叉,避免了通貨膨脹的挑戰,但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挑戰則會更為明顯:(1)中國疫情流行期間保持復蘇態勢主要靠出口,因此全球收縮對中國出口會產生很大的抑制作用;(2)全球利率的上升周期與中國降低利率、釋放流動性的貨幣周期相背而行,導致資本流出加快,抑制了國內的貨幣政策運用空間,而且引起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貶值;(3)資源價格上漲,特別是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對中國的潛在沖擊。
展望全球化轉變,張平教授說,“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的結論:一是全球化轉變已經開始;二是全球經濟的相互關聯依然很強,全球經濟形勢依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的重要方面。”
當前,中國面對全球經濟的下滑和政策空間受到限制,仍應積極利用國內低通脹的有利條件,把短期穩定和長期發展結合起來,積極化解中國的國內風險,提升中國的競爭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實施。
張平教授表示,從政策組合上看,中國利用低通脹周期,可以推出更積極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比如加大赤字預算以保交樓為抓手穩定房地產-金融,繼續加大相關政策金融支持的力度才能更長遠地解決房地產問題;加大赤字預算,利用低物價周期,加大國債籌資,支持基建等各類內需,加強對失業和企業破產開展救助;提高中央政府的支出范圍,減低地方政府支出,緩解地方政府的預算壓力,為搞好全國統一市場積極貢獻,在經濟有所緩和后再進行稅收方面的改革探索;保重中國的糧食、醫療和供應體系安全;推動市場化改革,放松對服務業的管制,對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化改革,提升服務業升級;繼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對沖二次沖擊等等。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張平教授認為,節約戰略將是上市公司未來重要的選擇,一方面積極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在綠色節能、循環經濟、降低風險等各個方面進行可持續戰略調整,應對不確定性的沖擊。